原创 小岩 新火种
作者:小岩
编辑:彩云
Sam Altman在整个AI领域,乃至整个科技领域都被看作是极具影响力的存在,而2023年OpenAI无限反转的宫斗事件更是让Sam Altman刷足了存在感,他甚至被《时代》杂志评为“2023年度CEO”。
AGI(请耐心等待)
GPT-5
更好的语音模式
更高的费率限制
更好的GPT
更好的推理
对工作/行为程度的控制
视频
个性化
更好的浏览
“使用OpenAi登录”
开放源代码
对于AI界来说,大家除了关心 GPT-5能否在技术壁垒上有所突破,更关心一个重点:GPT-5能否实现开源?
大模型的开源和闭源之争一直是行业内争论的焦点,这种争论,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Android与IOS之争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意思的是,各个AI大厂对于开源还是闭源的选择也不尽相同。
那么,GPT-5能实现开源吗?未必。
对于商业模式,OpenAI曾在官网中明确指出“打算继续免费提供ChatGPT”,但也会选择从付费的高级服务的用户和企业中获得收入。而且,虽然OpenAI嘴上说着“不指望在近期内盈利”,但考虑到开发和提供大模型的高成本,生存问题仍然是其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此外,尽管OpenAI实现了快速增长,但背后的行业成本却不容忽略。根据公开信息显示,2022 年,OpenAI开发GPT-4,仅训练成本支出约5.4亿美元。2023年4月,OpenAI每天为ChatGPT支付的运营成本约694.4万美元(其中主要是电费) ,年化运营成本约为2.5亿美元,综合年化成本可能超过13亿美元。毫无疑问,OpenAI依旧处于亏损阶段。
所以,倘若没有商业化的维持,OpenAI恐怕很快会迎来破产。更重要的是,已经通过GPT-4闭源尝到甜头,获得大量收入的OpenAI,显然没有充足的理由将GPT-5完全开源,这无异于自毁壁垒,在大模型赛道的竞逐中丧失领先优势。从这个层面来说。GPT-5实现开源的概率不大。
即便Sam Altman在推文中将“开源”标注成了关键词,但更多的也只是在迎合行业的呼声,我们还不能将其解读为“企业2024年的发展目标”。
近日,艾伦人工智能研究所发布了Unified-IO 2,它的发布极具意义,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预判GPT-5的能力。
为什么这么说呢?Unified与ChatGPT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模型可以回答问题,根据指令撰写文本、以及分析文本内容;可以识别图像内容,提供图像描述,执行图像处理任务,并根据文本描述创建新图像;可以根据描述或说明生成音乐或声音,以及分析视频并回答有关视频的问题。此外,通过使用机器人数据进行训练,Unified-IO 2还可以为机器人系统生成动作,例如将指令转换为机器人的动作序列。由于多模态训练,它还可以处理不同的模态,例如,在图像上标记某个音轨使用的乐器等。
总体而言,Unified-IO 2在超过35个基准测试中表现良好,包括图像生成和理解,自然语言理解,视频和音频理解以及机器人操作。在大多数任务中,它能够比肩专用模型,甚至更胜一筹。在图像任务的GRIT基准测试中,Unified-IO 2获得了目前的最高分。通过这些,我们也可以更好的窥见未来GPT-5的模样。
对于AI发展而言,科技生态与商业化是缺一不可的核心要素。技术和应用的发展需要商业化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而商业化的成功也离不开生态环境的建设。两者之间必须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希望在未来发布的GPT-5中,OpenAI可以起到先导作用,率先实现生态与商业化之间的平衡。
文字资料参考: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7599025284931811&wfr=spider&for=pc&searchword=GPT-5
http://k.sina.com.cn/article_1667925927_636a87a70190118py.htm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6220479790922625&wfr=spider&for=pc&searchword=GPT-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