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page  音视频  使用  个数  选择  搜索引擎  父亲  百度  企业  可以 

艺术视角下的躁狂发作 | 世界双相障碍日

   日期:2025-04-01     作者:iyz7x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ww.kub2b.com/mobile/news/22430.html
核心提示:医脉通编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绘画是一种在二维平面上通过视觉元素(如色彩或形状)表现现实或超现实内容的视觉艺术。尽管绘画

医脉通编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绘画是一种在二维平面上通过视觉元素(如色彩或形状)表现现实或超现实内容的视觉艺术。尽管绘画的酝酿方式及手法随历史艺术潮流的变迁而不同,但无论主流趋势如何,人们始终崇尚画面设计的「人文触感」(human touch)。随着艺术与科学交汇的兴起,绘画开始获得另一重意义——作为探索人性(尤其是心智与情绪)的前沿科学素材。


心境,作为一种持续的情绪状态,是人类心理状况的核心组分。艺术的内核与人类情感紧密相连,始终无法脱离心境而存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学界愈发关注通过艺术作品对创作者的心境进行科学的解读。例如,色阶正日益成为基于理论与数学模型分析艺术家心境的工具。此外,现代研究还尝试通过绘画线索追踪心境波动,强调色彩之外的更多元化的表征,并倡导引入更多的循证学手段。


一项本月发表于Bipolar Disord.(影响因子 5.0,Q1)的个案报告中,一名双相障碍患者在躁狂发作期间的心境变化通过涂鸦得到了展现。



个案报告


患者女(化名「患者E」),20岁,视觉与平面设计专业本科生,在宿舍内出现急性激越症状被转诊至本中心。就诊记录显示,患者两年前被诊断为双相障碍,一直使用丙戊酸盐治疗,直至近期拒绝用药。过去数天内,患者对室友表现出敌意态度,旷课,并且频繁说一些无意义的话。  


精神检查中,患者语速快,音量高,情绪高涨,易激惹性和警觉性增高,回答易受外界干扰,思维内容带有夸大和轻度被害色彩,如自称通晓多国语言,是富有的首席执行官(CEO),并声称自己因掌握机密而被有组织的团伙盯梢。


初步诊断「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收入院。患者无怀孕计划,但因丙戊酸盐存在致畸风险而拒绝继续使用该药,遂换用锂盐和奥氮平控制躁狂症状。  


在本院精神科病房,定向力完整的患者可参与绘画等职业性的活动,此类活动有助于医生评估患者的思维内容、认知功能及治疗反应。患者E每日分享画作直至出院,我们获书面授权后选取关键作品,从艺术视角洞察其精神状态的演变。  


图片

图1 A、B、C行分别指代患者临床病程的第一、第二及第三阶段;*伊斯兰教人物及《古兰经》章节名称;**土耳其语中「Holy moly! Red Dragon」;***土耳其语中「Good」


患者E的作品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住院首周,患者存在思维奔逸、言语迫促、过度警觉等躁狂症状,难以与他人持续交流。她在所有可使用的纸张上密集绘制图形,并经常在每天查房时分享。然而,这些作品以重复涂鸦、混乱符号及无关意识形态主题为主,很难给出一致性的解读。鉴于患者在这一阶段极其高产,此处仅展示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治疗第2周,患者的思维连贯性显著改善,语言的可理解性提高,但语调仍高,语量过剩,仍存在与艺术、政治和宗教相关的夸大及被害妄想。此阶段患者的涂鸦较前减少,更强调直线的运用,素材的选择也更具倾向性,常见主题包括交织的鱼群、清真寺与阿拉伯文字等宗教符号(患者自称穆斯林但不懂阿拉伯语,将其解读为伊斯兰标志)、喷火龙、半染色的女性剪影等。  


治疗数周后,患者的情绪进一步稳定,作品中开始出现日常生活元素,反映了患者从躁狂的欣快状态向现实的过渡;妄想和言语迫促消失,作品的色彩、线条、构图更鲜明,如开始出现展现空间深度的多维绘画。  


临近出院时,患者仅在医护人员或病友要求时作画。她对自身的状态及作品表示满意,与医生达成出院共识。复诊时,患者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授权将其作品用于学术发表。



讨论


双相障碍的临床表现和病程呈现高度的异质性,需采取个体化的诊疗策略。通过评估患者的长处和弱项,临床可以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并密切监测进展。本例患者对视觉艺术存在兴趣,使我们得以通过日常观察评估其精神状态与治疗反应。本文旨在探讨「创造力」在解读其艺术作品中的意义。  


「创造力」的定义和量化标准尚缺乏共识。在各类研究范式中,发散性思维任务为评估原创性、流畅性和思维灵活性提供了有效的视角。量化研究尽管推进了理论发展,但诸如安妮·塞克斯顿、文森特·梵高、罗伯特·舒曼等艺术家的创作已经超越了科学解释的边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创作者均存在心境显著波动的共同特征,这也引发了思考:「心境波动是否对其创造力产生了特异性的贡献?」


传记研究显示,上述艺术家可能罹患双相障碍,而双相障碍被认为与这些艺术家的创造力存在关联。这些案例促使学界深入探究「疯狂天才」理论,并系统地阐释精神病理学与创造力的联系。最新研究表明,双相障碍患者(轻)躁狂发作期的创造力表达尤为显著。如Forthmann等所述,创造力与双相障碍的严重度呈倒U型关系——发散性思维在轻度亚临床阶段达到峰值,而完全无症状者和症状严重的患者表现较弱。由此可见,双相障碍的临床异质性对创造力的定量分析构成了挑战。  


本文地址:http://ww.kub2b.com/news/22430.html     企库往 http://ww.kub2b.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更多>同类最新文章
0相关评论

文章列表
相关文章
最新动态
推荐图文
最新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