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一位阳光帅气的15岁男孩小盛,因劝解同学范某不要欺负人,被范某伙同蔡某殴打,医治无效死亡,打人者范某,年仅14岁。
事后校方声称此事件发生在校外,与学校无关,出于人道主义,赔偿给孩子母亲30000余元。这如同羞辱般的30000元人民币,让我第一次觉得,金钱如此肮脏。
校园暴力,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尽管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这类事情,但校园暴力事件频频发生,每一次报道,都是在刺痛着无数家长的心。
- 2011年某学校内一名叫做小静的女学生因为得罪了班长,被班长叫到宿舍内班长叫四名学生对他进行围殴。将他打趴在地拳打脚踢打的遍体鳞伤鼻青脸肿。昏倒在地。
- 2013年江西永新县,九名女生轮流殴打一女生,不断的扯她的头发。扇他耳光长达两小时。并且逼他下跪求饶。将他踹倒在地用拽起来再踹倒在地。反复数十次。
- 2019年12月2日,江苏淮安。15岁中专女生索要钱财未果,伙同他人殴打一13岁女生,连扇弱小女孩数十个耳光。
- 2019年12月11日,福建莆田。一女生被围殴被逼下跪。只因同学间发生口角,一女生伙同校外人员殴打同学。
有人说:自打有了孩子,每每看到这样的新闻,都心痛不已。为人父母,谁都不想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然而这就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受伤的肉体可能能愈合,但受害的心灵却难以挽救。
据了解,大多数学生在学生时代都遭受过不同程度的校园暴力,这些暴力行为对他们的内心造成极大的阴影和后遗症。
- 自尊心受挫:长期处于霸凌中的孩子,自尊心会受到严重的打击,幼小的心灵无法承受,又难以排解,孩子会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
- 自卑感飙升:受到欺负的孩子,会在内心深处怀疑自己的存在价值,认为自己没用,胆小,懦弱,为什么被欺负的是自己?自卑心理日益严重。
- 引发严重抑郁:校园暴力中,最暴力的不是暴力本身,而是旁观者对其的纵容和漠视。形单影只的孩子,情绪无法宣泄,引发抑郁只是时间问题。
如果不及时进行疏导,孩子就会患上严重的心理疾病甚至自杀。
37岁得一独生子,儿子溘然离去,父母的悲伤,又该如何抚平
回到此次15岁少年为维护正义而被打身亡事件。上述校园暴力可能摧毁的是孩子的肉体和心灵,而这起事件摧毁的却是一条年轻善良的生命,摧毁的是一位53岁母亲的全部希望。
据记者报道,被害人小盛同学的母亲葛玉英,结婚以来一直没能怀上孩子,到了37岁那年,终于发现自己怀孕了,老来得子,让一家人的生活重新有了希望。
夫妻二人努力工作,只为好好抚养这个孩子,他们工作到哪儿,孩子就跟到哪儿,从小孩子就培养了良好的道德品质,不乱花钱,帮助家人做家务,从来没有与同学发生纠纷。
然而这次,他只是为一名低年级的同学说了句话,一名富有正义感的孩子,就这么被无辜戕害。
只有这么一个孩子的葛玉英说:以前拼命赚钱都是为了孩子,现在要钱又有什么用呢?只想让受到惩罚,自己的孩子实在是太冤了。
家里是独生子女的家长一定能明白,突然有一天自己唯一的孩子没有了,还没有任何说法,这是怎样一种撕心裂肺的痛。
《悲伤逆流成河》中说道:
我生命里的温暖就那么多,我全部给了你,但是你离开了我,你叫我以后怎么再对别人笑。
无处申冤的葛玉英母亲,在53岁的年纪,学会了发微博,发头条,从各大平台注册账号,发布信息为自己的孩子伸冤,因为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作为一个母亲,或许比孩子去世更痛苦的是,自己什么也做不了。
施暴者家长毫无态度:孩子未成年,家长也未成年吗?
如果说孩子年少,不懂得人伦道德,法律法规,那么这样的责任,该由谁来担负呢?一条生命就该这样离去?
事发一月有余,范某和蔡某的家长迟迟没有一个负责任的说法,这件事情目前的结果仅仅是学校出于所谓的人道主义赔偿3万余元,施暴者被送进专门为问题少年创办的学校。
自己孩子杀人害命,家长如此无动于衷,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我们是否该反思,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对家长进行一些教导呢?
生理成年,并不代表心理成年。
《未成年人保护法》,不是未成年人随意欺凌别人的理由
中国的法律为了保护未成年人,规定14岁以下的孩子不承担刑事责任。14岁的范某如今依然逍遥法外。
2020年5月27日,陕西一名13岁的小学生,在课堂时间被四名男生拉进厕所实施了侵害。事后由于四名男生都不满14周岁,法院不予立案。
一名十三岁小女孩的童年青春,就这么被四个人和社会断送。
这一切,都只是因为:
依据《刑法》17条规定:
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任何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
涉事的这四个男生竟然没有一个年满十四周岁,最大的才12岁。
- 为什么犯罪越来越趋于低龄化?
- 为什么学生犯罪手段越来越残忍?
- 为什么性犯罪在校园暴力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 为什么总是施暴者受到法律的保护,受害者总是独咽苦水?
随着时代的发展,童年时期的孩子接受的不合适的信息越来越多,心理成熟期提前。那么法律是否该做出相应的调整,这点值得所有人深思!
时代的健康发展,正义不能缺席!
请这样告诉自己的孩子,不欺负别人,更不忍受别人的欺负
应对校园暴力最好的方法,是把校园暴力扼杀在摇篮里,防患于未然。
作为家长,我们首先要做到,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欺凌他人。不能以未成年为理由,随意勒索,打骂,欺辱别的同学,要向孩子传达正确的法律和社会观念。
没有了施暴者,哪里还有呢?
虽然我们热烈的期待以上愿景能够实现,但我们也要明白,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所以,教育孩子不欺负别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告诉他们,不能忍受别人的欺负。预防校园暴力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家长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增强孩子体质,多带孩子参加体育运动,有条件的可以练一些防身术,毕竟关键时刻,孩子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2. 告诉孩子选择朋友要慎重,成绩不一定重要,但人品一定重要,多交“益友”,不交“损友”。
3. 遇到校园暴力,一定要保持镇静,尽可能拖延时间,有勇有谋地保护自己,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不要激怒对方。
4. 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哪怕天塌地陷,父母都会无条件的帮助他应对暴力,受到别人的挑衅或者欺负,一定要及时告知家长。
为孩子的安全成长保驾护航,需要每一个家长共同努力。
家长们要学会察言观色,关心不仅仅是给钱花
除了平时对孩子的教导,家长还要学会用心观察,及时了解孩子的朋友圈子,校园生活,如果孩子有以下状况,家长就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孩子很可能遭遇了什么困难:
- 孩子身上出现无法解释的伤痕:当孩子身上开始出现莫名其妙的小伤疤,淤青,问起原因孩子还总是支支吾吾,说是自己摔伤或者擦伤。家长就要十分注意,孩子很可能在学校受到了欺负。
- 物品经常丢失,或者损坏:如果孩子的橡皮,笔等文具常常丢失,书本总是脏乱甚至缺页,衣服书包有破损,这也是孩子遭遇校园暴力的征兆。
- 开始少言寡语,不喜欢和人交流:一向开朗的孩子突然变得沉默少语,回家就钻在自己的房间里,那么孩子一定有什么不愿意说的心事。
- 回家总是第一时间上厕所:厕所作为学校一个比较封闭,没有监控的区域,常常是发生校园暴力的第一场所,如果孩子害怕进学校的厕所,那么其中一定有隐情。
- 学习成绩大幅下降,拒绝上学:当孩子学习成绩与平时的表现突然相差过大,并且表现出厌学的情绪,那么请及时到学校与老师沟通,必要时候可以问问孩子的同学,毕竟孩子说谎的概率还是比较小的。
- 产生过激行为,自我伤害,孩子自尊心受到伤害,他心中就会对自己存在的价值产生怀疑,外在表现就是对自己进行伤害,当孩子表现出不心疼自己的状况时,家长就要格外注意,进行正确的引导。
- 对所有事物都没兴趣,情绪持续性低落:童年和少年时期的孩子,好奇心与模仿力都是极强的,如果你发现孩子平时喜欢的动画片,玩具,运动项目都无法让他开心起来,长期没有笑脸。那么请你好好与孩子谈心,并了解他最近的生活状况。
如今很多的家长由于工作忙碌,认为只要给孩子钱就是爱。然而除了钱,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关心,和引导。
缺少父母的童年注定是不完整并且遗憾的,哪怕你给他再多的钱。
所以,请在工作之余多陪陪孩子,不要让他留下一生的遗憾!
结语
在为这名正义的少年感到难过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正义的行为需要量力而行,你的善良,必须有所锋芒。
最后,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齐心协力,制止校园暴力。
用王小波的一句话来结束这篇文章:
一个社会,如果大家都是“沉默的大多数”,那么下一步,就是“沉没的大多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