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鱼爸 图片来源美素图库
最近,关于“真正的鸡娃:阅读、户外、早睡、长期主义”这个话题,很多人在谈,也有很多妈妈给我留言,希望听听我的想法。
我一看到这个话题,其实有很多话想说。
回顾过往,发现在养育孩子的路上,也走了不少的弯路。
哪些事一定要做,哪些事不需要太着急做,哪些事不需要做,真的要走过来才发现。
比如上面提到的四点阅读、户外、早睡、长期主义,就是一定要做的。
关于阅读,是我一直在做的事,因为它对于孩子的成长太重要了。
前段时间有人问我,“鱼爸,我孩子喜欢阅读,但是语文成绩不是很好,怎么回事?”
其实小小鱼的语文也一直普通。
但我一直以来的态度是:阅读并不是为了提高语文成绩,而是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快乐,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所以,周末做完了作业,运动之后,小小鱼就会捧起自己喜欢的书读。
那是一种发自心底的喜欢,不需要我们去说,只要给他准备好喜欢的书就好。
有时读半小时,有时读几十分钟,读读科普书,读读冒险类或者文学类的名著,有时读报纸,挺好的。
而弟弟每天睡前,也会找我或者妈妈给他讲故事。
三岁的他也听了很多的故事书了。
虽然他还不识字,但一点也不影响他对看故事书的喜欢。
当然,我发现他也很喜欢依偎在爸妈怀里的感觉。
喜欢我跟他扮演角色,边讲故事边表演的乐趣。
《猜猜我有多爱你》里的大兔子小兔子,又在我们家出现了,我们模仿它们的样子。像极了哥哥三岁多的时候,我们在一起扮演大兔子小兔子时的样子。
阅读中的我们都是快乐、幸福的。
这就是阅读带来的礼物,值得每个孩子拥有。
而且阅读带给孩子的远不止如此。
哈佛大学研究发现,父母参与亲子阅读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比同龄人高27%。
所以你会发现,爱阅读的孩子,就算他性格内向,但真正表达起来的时候,就会不一样,“腹有诗书气自华”。
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说过:“童年读过的书,会变成骨头和血液。”
我深深赞同,给孩子阅读吧,在1岁时开始,就可以亲子共读起来了。
关于户外,关注鱼爸的朋友一定知道。
这些年我一直在提倡,让孩子多跟大自然打交道。
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哪怕是在小区里转转,都比总在家里待着强。
我也一有机会就会带小小鱼和弟弟去河边、去骑车、去爬山。
真是如此,很多孩子在钢筋水泥构建的城市里,对自然的感受力却不再那么强烈。
如果你问他们关于大自然的知识,可以说出很多,甚至倒背如流,但他们却无法告诉你,树皮触摸起来是什么样的感觉,也少有机会好好看云朵的变幻,更没有听过风吹过树梢的声音。
但孩子们是天生喜欢户外的。
特别是男孩,他们就是天生的小猎人。
他们喜欢奔跑,喜欢跳跃,喜欢冒险。
父母更不要束缚他们,期待他们做一个乖乖的文静的孩子。
教育学家约翰·伯罕说,"男孩需要粗糙的触摸。"
你肯定也发现,他们喜欢拆卸,喜欢破坏,也喜欢创造。
这是多么好的品质,绝不是缺点。
有一位妈妈说自己有一次呵斥满身泥巴的儿子时,孩子突然大哭:“蚂蚁搬家比奥数题好看多了!”
她当时惊呆了,没想到孩子会这样说,真的是自己给孩子的是时间安排的满满的,而户外时间太少。
可是,充足的户外时间,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好处。
所以小小鱼虽然大量阅读,视力还是不错的,因为从他很小开始,就经常出门玩。
而且在户外玩疯了,玩够了之后,回到家的孩子会很快乐。
小小鱼写作业的效率都会提高。
而弟弟也不会情绪波动发脾气,反而能自己一个人安安静静的玩很久。

关于早睡,其实我们都知道它的重要性。
但就是做不到,很多妈妈说孩子作业多,做到很晚。
可实际上,极少部分情况是作业多,孩子做不完。
很多情况是孩子的时间被其他培训或者事情占用了。
前两年,小小鱼有时会睡得很晚。
因为有钢琴课、围棋课。
到了今年小升初,这些课程全结束了。
加上他的作业效率提高之后,几乎每天晚上都能在10点前睡。
早上起得也早,精神也好。
休息好了,孩子的学习效率会更好。
而且,充足的睡眠,也是孩子长大的必要因素。
内分泌科医生指出关键:生长激素在深睡眠期的分泌量是清醒时的3倍。
从孩子长期的成长来看,早睡比任何的培训都重要。
不要因为培训和补课让孩子天天熬夜,真的不值得。
能不上的,早点停掉,让孩子早点睡。
再谈谈长期主义。
我觉得这里最重要的是两点。
一个是看长期效应,而不是过度在乎短期的结果。
不能只看着眼前的这点成绩。
为了分数高一点,就着急给孩子找地方补课。
觉得对提分没用的就一律按删除键。
比如阅读太费时间,减掉。
户外太费时间,不如去刷题,减掉。
觉得对孩子升学有帮助的,抢着都要去学,也不看孩子是不是合适。
这是一位良心老师,因为他看到了家长的焦虑盲目,还有孩子的痛苦。
看到这里,我想大家也有了答案。
哪些事一定要做,哪些事不需要太着急做,哪些事不需要做。
养孩子,一定要有定性和耐心。
要知道,养花种菜,都需要用心等待花开菜长。
何况是养孩子呢,不能急于求成,更需要用心观察、陪伴,等待。
真正的“鸡娃”,绝不是去打造“完美”的孩子,而是守护生命的内在,去点燃孩子内心的火焰。
也不是为了填补自己的焦虑,而是允许有焦虑,耐心地接纳不足,等待孩子的成长。
支持原创就在文末点赞,赞赏鱼爸,欢迎留言!
您所见到的,也许就是朋友需要的!分享吧
你好,我是二胎奶爸,家有“恐龙专家”小小鱼和“车车迷”小小谦,很幸运与你相遇。鱼爸曾是童书编辑,非常喜欢孩子这个神奇的群体,后来回家全职带娃。
下面这8篇文章我猜你会喜欢
201:请尊重孩子的磨蹭,大部分父母不知道的秘密
202:致每个陪睡的妈妈,全世界欠你一个拥抱
203:跟孩子哭穷,到底有多可怕?
205:内心强大的孩子是什么样子?
206:家有男孩,请好好“说话”
207:好好爱那个发脾气的孩子
117:养男孩,三岁时需要一个关键转变!
118:千万不能错过孩子阅读的黄金十年!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更多>同类生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