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百度  搜索引擎  企业  可以  选择  使用  page 

华为夺回智能手机第一的王位!但这已经不重要了!

   日期:2025-02-25     作者:mk07d    caijiyuan  
核心提示:2025年第一个月,华为以超600万的手机激活量,成功超越小米、OV与苹果等竞争对手,问鼎中国手机市场。但笔者认为,手机业务对于

2025年第一个月,华为以超600万的手机激活量,成功超越小米、OV与苹果等竞争对手,问鼎中国手机市场。

但笔者认为,手机业务对于华为来说,可能越来越不重要了。

图片

20195-20238月前,因美国对华为公司实施的持续制裁,导致华为手机销售一蹶不振、持续萎缩。

2024年,伴随着华为5G手机的王者归来,华为成功重返世界前十。2025年,华为更进一步,重返中国市场第一,这标志着“华为战略反攻的实质性成功”。

实际上,早在2024年年初,根据Counterpoint机构分析,当时华为就已经阶段性地重返国内市场第一了,关键因素来自于5G水平芯片的Mate60系列,且其强大的品牌忠诚度和爱国因素刺激的消费,以及HarmonyOS操作系统的成功,都助推了其销量的暴涨。

2024年发布的Pura70系列总体还是略低于预期的,且年底新的SoC芯片也遭遇了一些挑战,导致新一代芯片只是基于之前的等效7nm制程技术的优化,并未更一步利用多重曝光与自对准技术,完成进一步的突破,同时,芯片生产良率与晶圆厂的产能规模还是遭遇了一定的限制。

不过值得肯定的是,华为在芯片上受到限制后,在产品设计等其他方面进行了攻坚突破,Mate XT三折叠就是最好的证明。

图片

如今,对于华为手机业务,两大关键问题其实还有进一步破局的潜力,所谓两个关键问题一个是芯片,一个是系统。

芯片上如何利用荷兰阿斯麦DUV深紫外光刻机,去实现更进一步地等效6nm5nm芯片的制造,包括前台积电的研发大将林本坚、杨光磊等都认为用DUV进一步突破5nm是可能实现的,无非就是成本和良率的问题,但华为毕竟不是像台积电这样的代工厂,需要追求为客户代工产品的良率,所以,华为这条破局路线是合情合理的。

再加上,华为多方协助下,产线兼并组合,不少产线可用来做先进制程的验证,不少可以用来适配国产设备,结合关键非美国设备,也有一些产线能一定规模地量产高端芯片,所以,笔者认为,今年华为麒麟芯片进一步在制程上突破的可能性很大,可能近期就会陆续有好消息。

另外一个问题是系统。为了在谷歌断供安卓系统后,让自己研发的鸿蒙系统能更好地发展,华为的策略是将鸿蒙OS捐献给开源基金,自己基于鸿蒙原生OS来开发自己的OS系统,从华为手机的鸿蒙OS的构建,到组织起生态体系,再到完全去安卓应用生态,这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已经有一定成果了,比如大部分App已经可以适配到鸿蒙上了,无非就是等待华为全面普及基于开源鸿蒙OS打造的华为版鸿蒙OS

同时,笔者合理推测,鸿蒙OS适配到笔记本电脑的进程会加速,未来华为手机、平板和电脑会进一步形成协作闭环。

不过,我这篇文章的核心观点,并非分析关于华为手机能否从芯片和系统端,在今年进一步实现破局。笔者反而认为,当下时点看,其实手机业务不需要作为华为核心业务来关注了,华为的注意力应该全面转向造车和人工智能应用,这两件事上。

首先,聊聊AI(人工智能)。华为是有自己的盘古大模型的,集合了顾晓韬、田奇教授等专家,花费多年打造。同时,因为突然崛起的DeepSeek具有开源的特性,目前华为也开始扩容,接入DeepSeek。在开源和闭源大模型之间,如果水平差不多,肯定要选择接入开源大模型,果断选择用一个质量又好,且更开放的地基来造自己的人工智能大厦。

图片

这件事的本质是华为对AI的拥抱,并且考虑如何与华为本业结合,通讯设备、云服务、数字化转型(特别是制造业赋能)、电子消费品等等其实都是需要大量使用AI技术的,作为目前最火的AI,对大模型的使用会增强华为的产品与服务的实力。

当然华为这里发展AI还有一个巨大优势,那就是旗下海思公司正在不断投入的AI芯片——昇腾910,目前不少麒麟手机SoC的产能都要给昇腾让位,因为AI算力已成为博弈众矢之的,得算力者得天下得基本逻辑并未完全改变,除了硬件上,华为需要用昇腾构建全球领先的算力产品,更需要有绕过英伟达CUDA的软件能力。

因此,笔者认为,AI才是华为的核心,这也是华为2024年提出的拥抱全面智能化时代的战略意义。

第二点是汽车业务,华为虽然手机业务已很难在短期达到其2020年巅峰时的表现了,但汽车业务是华为的新战场,这个板块下设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也就是原来的车BU,以及鸿蒙智行,这个业务板块连续亏损2年,但到了2024年上半年已开始盈利,2024年下半年业务更进行了独立运作,建立引望公司,引入了包括长安集团在内的汽车产业资本。

笔者认为此业务板块很可能在今年实现进一步的战略地位提升,成为华为一个核心利润点。

总结来说,我认为华为基本盘,ICT基础设施业务目前已占全球三分之一市场份额,还会维持住其市场地位,并且会服务到更多发展中国家市场;稳定基本盘后,是手机为核心的电子消费品业务的回血,但很难回到2020年巅峰时水平,但逐步的追赶还会继续。我们更应该关注的反而是华为在AI应用领域的发力,以及其汽车业务的进一步增长与盈利。


完 | 感谢阅读

关于笔者

Harry Wu,笔名“无想隐者”,青年产业经济学者,蒙纳士大学应用金融硕士,迪肯大学金融学硕士,中国“数据科学50人”智库社群创始人,曾获《智慧中国》杂志2021中国产业研究突出贡献奖,原资产管理公司首席研究员、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智库总监、同济大学客座讲师、腾讯新闻《灼见》专栏作者、曾担任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券商策略会等活动分享嘉宾。

欢迎关注博主的账号 ↓
“小城产业逆袭”系列 文章推荐

“大国产业博弈”系列 文章推荐
“10万+” 文章推荐
本文地址:http://ww.kub2b.com/tnews/6505.html     企库往 http://ww.kub2b.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更多>同类生活信息

文章列表
相关文章
最新动态
推荐图文
生活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