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百度  搜索引擎  企业  可以  使用  选择  上海  技术  货运  未来 

【保密知识】 当心!手上的“泄密者”与“间谍”手机窃听器「【保密知识】 当心!手上的“泄密者”与“间谍”」

   日期:2025-02-12     作者:p8wnt    caijiyuan  
核心提示:当心!“泄密者”就在你身边1手机泄密问题日益严重 手机的出现和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殊不知,当手机越来越

当心!“泄密者”就在你身边

1

手机泄密问题日益严重

手机的出现和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殊不知,当手机越来越成为人们的电子“伴侣”时,手机的泄密问题却日益严重。

从技术上来说,手机无论是在通话状态还是在待机和关机状态都会泄密。手机泄密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主动泄密,一种是被动泄密。

主动泄密就是泄密者主动利用手机谈论秘密事项造成泄密的行为;被动泄密是指窃密者利用设备监听手机携带者的通话。

被动泄密由于更隐蔽和涉及面更广泛,所以危害更大。因为手机通信是一个开放的电子通信系统,因此,人们只要有相应的接收设备,利用侦察监视技术就能发现目标、识别目标、监视跟踪目标,并能对目标进行定位,从而,就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截获任何人的通话信息。

2

手机待机、关机的状态下也并非安全

手机在待机状态也并非绝对安全。因为在待机状态,手机也要与通信网络保持不间断的信号交换。在这些过程中产生的电磁频谱,人们很容易利用侦察监视技术发现,识别,监视和跟踪目标,并且能对目标进行定位,从中获得有价值的情报。

有资料表明,一些手机装置有隐蔽屏蔽通话功能,可以在不响铃、也没有任何显示的情况下由待机状态转变为通话状态,从而将周围的声音传输出去。土耳其国家情报署署长阿塔沙曾经说过,即使使用者不使用手机,但如果保持待机状态,有心人即可通过简单电信暗码,遥控打开手机的话筒,窃听话筒有效范围内的任何谈话。

手机在关机状态的失泄密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使用者关闭手机,持有特殊仪器的专家,仍可遥控打开手机的话筒,继续窃听话筒有效范围内的任何谈话。也就是说,使用者只要将手机放在身边,就毫无保密可言。另一种是在手机制造过程中就在芯片中植入接收和发送功能。因此,这种手机虽然没有开机或不是待机状态,但只要有电池,手机上的接收装置就能将其有效范围内的话音信息接收到,并可随时发送出去。

“世界级”的相关案例

美军黑客总部所在国家安全局俯视图(国防报图片)

1

人们每一次使用手机,都要经过它的过滤

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梯队系统”动用了120颗卫星,在全球设置了几十个大型地面接收站,其强大功能令人吃惊。其次还有代号为“天鹅”和“猎户座”的系列间谍卫星等,它能够窃听监测范围内。

据说,全球95%的通信信息都要经过这一系统,电话、电报等都会被它截获,可以说,人们每一次使用手机,都要经过它的“过滤”。

2

手机通信泄露信息,毙命于俄罗斯导弹

俄罗斯在打击车臣恐怖主义战争中,利用电子侦查手段监听杜达耶夫手机并获得其踪迹,使用导弹将其毙命。

之后,车臣反政府武装的几个头目,也因手机通信,泄露信息,毙命于俄罗斯导弹。

3

窃听战术,截获重要战争讯息

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国就运用了电子侦察卫星来搜集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的信息。由于害怕遭窃听,据说拉登一直不用手机。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特种部队和中央情报局特工采取手机窃听战术,截获了伊拉克高官的重要通讯信息,掌握他们的行踪。

总结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日益嚣张,西方敌对势力图谋西化、分化我国的野心不死。面对严峻形势,我国修改了有关规章规程:明确规定除工作需要外,军人不得使用移动电话、寻呼机等通信工具;批准持有移动电话、寻呼机的涉密人员,严禁将其带入涉密场所;在设有有线通信工具的场所工作时,不得使用移动电话办理公务;严禁使用移动电话、寻呼机谈论或传送涉密信息等。

大量事实证明

手机犹如一个天造地设的窃听器

因此持有手机

应当警钟常鸣

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手机也是一把双刃剑

一不小心它就会成为“贴身间谍”

更不能在这条“看不见的战线上”成为“战败者”

原标题:《【保密知识】 当心!手上的“泄密者”与“间谍”》

本文地址:http://ww.kub2b.com/tnews/6128.html     企库往 http://ww.kub2b.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更多>同类生活信息

文章列表
相关文章
最新动态
推荐图文
生活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