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9 月 10 日,华为召开了开发者大会,正式推出了 HarmonyOS 2.0 系统,并宣布为开发者提供完整分布式设备与应用开发生态。
2023年10月17日,小米集团首席执行官雷军正式公布了这款操作系统,并称该系统将逐步接替之前小米开发的MIUI系统,成为小米智能硬件互联生态的统一计算平台。首款搭载HyperOS的智能手机为小米14系列手机。10月20日、23日,MIUI的微信、微博等公众平台账号陆续将MIUI改为其中文名“小米澎湃OS”。
2023年11月3日消息,在此前举行的 2023 vivo 开发者大会上,vivo 已经宣布首款搭载蓝河操作系统的设备将是 vivo WATCH 3 手表。vivo 副总裁周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vivo 自研蓝河操作系统不兼容安卓应用。
以上这几年国内著名手机厂商公布自研操作系统的时间线。笔者最近比较对国内操作系统的发展动向比较感兴趣,所以就开始了解收集这方面的信息,想通过这篇文章帮我看清操作系统发展脉络或者说补充一些相关认知盲区。
大家应该都知道华为、小米和Vivo分别是国内三个著名的Android手机厂商。国内移动互联网快速的发展,也是得益于Android的开放性,国内手机厂商基本都是基于ASOP(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魔改源码逐渐形成自己的定制操作系统,比如HarmonyOS、小米的MIUI和Vivo的OriginOS。如下图所示:
iOS 是由苹果开发的移动操作系统。苹果最早于2007年1月9日的Macworld大会上公布这个系统,最初是设计给iPhone使用的,后来陆续套用到iPod touch、iPad上。iOS与苹果的macOS操作系统一样,属于类Unix的商业操作系统。苹果凭借它极具竞争力的软硬件创新产品,妥妥是一方巨头,跟Android开放生态不一样,苹果的操作系统并不开源。
但从2023年国内手机厂商公布的操作系统来看,从曾经套壳Android逐渐演变成去安卓化趋势。那为啥会有这种趋势发生,或者说这真的是未来操作系统发展趋势吗,国内厂商可能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需要时间去验证,我们只能先做些畅想。
国内手机厂商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Android系统最早于2008年9月23日正式发布。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则是在2009年左右,随着第一款搭载Android系统的手机HTC Dream(在中国市场称为G1)的上市,Android系统开始在中国市场逐渐普及。
华为、小米和vivo这些手机厂商开始使用Android系统的时间如下:
从上面我们回顾了下国内手机厂商的发展历史,可以说没有Android系统进入国内市场,中国的智能手机时代历史进程就不可能这么快,国内手机厂商也正是抓住了这波机遇完成了国产化,并且发展至今。
从我个人的分析理解,国内手机厂商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目前手机厂商已经来到第三阶段,自华为公布鸿蒙系统之后,小米和Vivo也相继公布自家的自研操作系统,自主创新似乎是国内厂商不约而同的战略共识。
2019年5月15日,华为被美国正式制裁,截止目前,已经过去了4年。那么这些年华为到底被制裁了什么?
华为受到的制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这些制裁对华为的业务造成了很大影响,尤其是在芯片供应、软件服务和5G网络设备方面。然而,华为在此期间加大了自主研发投入,努力寻求突破和替代方案。
华为是如何应对技术封锁的?
今年爆火的Mate60系列手机搭载就是这款芯片,华为终于扬眉吐气了一番。
当然还有很多自主创新的突破,从这些战略手段来看,华为确实非常值得尊敬的企业,至少给国内众多科技企业打了个样。
从华为被制裁的案例来看,国内其他一众手机厂商谁都无法预测自己可能是下一个华为。那么实现自主可控就显得非常迫切了,除非国内一众厂商放弃海外市场这块蛋糕,但这看起来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我们知道不管是华为还是小米,它们的产品可不仅仅只是手机和PC,还有全场景的IoT智能硬件(包括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平板等等),未来还有智能驾驶汽车业务,比如现在小米正在如火如荼正在进行的造车运动。
小米IoT平台设备接入数据
小米IoT万物互联布局
小米智能汽车
面对如此庞大的设备和连接数,小米需要一套融合的系统框架统一支持全生态设备与应用,要成为未来百亿设备、百亿连接,万物互联的公有底座。这也能理解这为什么小米会推出澎湃OS来替代MIUI,未来构建万物互联的大格局所做出的战略性布局。
然而国内手机厂商的产品布局大致相同,属于强竞争关系,虽说鸿蒙系统较早就发布,但从商业竞争来看,这是另外一个层面的自主可控,让小米、Vivo这些厂商投入到鸿蒙怀抱目前来看是不太现实的,毕竟谁都不想当谁的小弟,或许形成操作系统联盟生态更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