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PAGE 3
第一章 课本剧知识简介
第一节 课本剧知识
课本剧:一般是以中、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篇目为内容,在忠实于原著的前提下,运用话剧、歌剧、戏曲、木偶、皮影等多种戏曲形式,改编而成的小型戏剧。课本剧目1986年以来在中国的兴起,是教育要改革,戏剧要发展两种趋势相遇的产物,是一种熔课本教学和戏剧演出于一炉,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教育的新鲜活泼的教学辅导形式。
课本剧怎样去写呢?首要的是明确戏剧的特点。戏剧剧本最明显的特点有三个方面,及“三一性”原则:
第一、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剧本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小小的舞台上,几个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走几圈就可以表现出跨过了万水千山,变换一个场景和人物,就可以说明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后…… 相隔千万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过幕、场变换集中在舞台上展现。
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幕”指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一幕”可分为几场,“一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
剧本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也不能过多地转换。初学改编短小的课本剧,最好是写成精短的独幕剧。
第二、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
各种文学作品都要表现社会的矛盾冲突,而戏剧则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反映的矛盾冲突更加尖锐突出。
因为戏剧这种文学形式是为了集中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所以说,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
又因为剧本受篇幅和演出时间的限制,所以对剧情中反映的现实生活必须凝缩在适合舞台演出的矛盾冲突中。
剧本中的矛盾冲突大体分为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尾四部分。演出时从矛盾发生时就应吸引观众,矛盾冲突发展到最激烈的时候称为高潮,这时的剧情也最吸引观众,最扣人心弦。高潮部分也是编写剧本和舞台演出的“重头戏”,是最“要劲”、最需要下工夫之处。
第三、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剧本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两个方面。
剧本的语言主要是台词。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从旁侧对观众说的话。
剧本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因此,台词语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要口语化,要适合舞台表演。
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这部分语言要求写得简练、扼要、明确。这部分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方招号或圆括号)括起来。
第二节 编写课本剧剧本准备工作
一、安排好课本剧的结构
吃透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故事情节,根据课文故事情节改编。
1、 根据人物的出场顺序,创造性地设计好人物的对白、动作、表情。(后两者可在“对白”的前面或后面用提示语注明。)
2、 剧本开头要写明剧中的人物(给剧中人物起好一个简洁的代名称)
3、 安排好场景(布景、道具的设计制作及其摆放位置)
4、 依据课文内容情节的发生顺序,创造性地让一个个人物出场表演。人物对白不要机械套用课文原话,要在不改变课文原意的前提下,创编更生动、幽默,更具有个性化的人物对白,剧本的尾声一定要达到创作的最高潮,以利于揭示升华表演主题,收到应有的体验教育效果。
二、课本剧剧本编写的一般格式:(以《皇帝的新装》为例)
题目:《皇帝的新装》
人物:
时间:
地点:
道具:
背景:
正文:
[示例]
第一场
地点:皇宫。
人物:皇帝、老大臣。诚实的官员、骑上三人、骗子二人。
[老大臣在皇宫等候皇帝,诚实的官员上。]
官员:启禀大臣,我东南边境,烽烟四起,我们的军队正节节败退,情况十分紧急!
老大臣:邻国入侵,我已得知,正等急报皇上……
官员:(急问)皇帝在何处?
老大臣:在更衣室试穿新装呢!
皇帝:[穿新衣上]你们快来看看,我这新装是否合身。[再照穿衣镜。〕
老大臣:[怕惊搅皇上〕陛下,(想说又止)陛下……
皇帝:还不快说,等什么?这套衣服到底合不舍身?
老大臣:我是说……我国边境……
皇帝:[气急败坏]难道边境的事也要我操心吗?快看看我的衣服。
官员:陛下,您的衣服实在太合体了。只是衣料……
皇帝:衣料怎么样?难道不好吗?
官员:不不,这衣料相当华贵了。只是……京城来了两个织工……
老大臣:陛下,听人说这两个级工能织出非常奇特的布料。
本文地址:http://ww.kub2b.com/tnews/4389.html
企库往 http://ww.kub2b.com/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