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百度  搜索引擎  企业  可以  选择  使用  上海  技术  page  机械设备 

红蜡蚧的发生与防治

   日期:2025-01-02     作者:tss93    caijiyuan  
核心提示:  红蜡蚧不仅吮吸植物汁液、影响其生长,而且破坏其观赏价值,现将红蜡蚧的发生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红蜡蚧寄主范围广,已

  红蜡蚧不仅吮吸植物汁液、影响其生长,而且破坏其观赏价值,现将红蜡蚧的发生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红蜡蚧寄主范围广,已有记载的红蜡蚧危害植物达35科64种,主要危害柑橘、茉莉、茶树、油茶、鹅掌楸、石榴、杏、桃、米兰、蜡梅、苏铁、松、杉、桑、梨树、冬青、蔷薇、水团花、枇杷、山楂、粗叶木、鸡仔木、月季、樱桃等许多植物,是我国园林植物的主要害虫之一,特点是在观赏植物枝条上布满红色的点点,贴在树枝上一动也不动地危害寄主植物。


  危害症状


  它以成虫、若虫聚集在树干、枝条、嫩芽和果实等处吸取汁液危害,造成被害植株生长不良、枝干裂皮、干枯,叶片发黄、早落,果实畸形等现象,造成枝条凋萎,严重时全株枯死。红蜡蚧也和其他蚧壳虫一样,出现虫害后使植株枝叶上有蜜露,发黏,容易诱发园林植物的煤污病,影响其观赏性。


  虫态特点


  红蜡蚧为不完全变态昆虫,且三种虫态均为红色,只是颜色深浅有所不同,易于与吹绵蚧、糠片蚧和日本龟蜡蚧等相区别。农民们称它为红头蚧,主要是雌蚧成虫背面有较厚的蜡壳所覆盖,且蜡壳呈暗红色至紫红色而得名。红蜡蚧一生中可分为卵、若蚧和成蚧三个阶段。卵:椭圆形,两端稍细,淡红至淡红褐色,有光泽。若蚧:初孵出时扁平椭圆形,淡褐色或暗红色,腹端有两根长毛,进入二龄的若蚧虫体稍突起,暗红色,体不覆盖白色蜡质,三龄若蚧蜡质增厚,触角6节,触角和足颜色较淡。成蚧:雌蚧成虫椭圆形,背面有较厚暗红色至紫红色的蜡壳覆盖,蜡壳顶端凹陷呈脐状,有4条白色蜡带从腹面卷向背面,虫体紫红色。雄蚧成虫体色为暗红色,有一对前翅,白色半透明。


  发生特点


  一是发生周期长。


  红蜡蚧一年仅发生1代,以受精雌蚧越冬。雌蚧若虫一生蜕皮3次,各龄历期分别是:一龄约经20天、二龄23至25天、三龄30至35天。9月上旬成蚧成熟交尾后越冬。雄蚧一龄若虫历期20天,二龄若虫40至45天,前蛹期1至2日,蛹期2至6日。雄蚧成虫8月中旬至9月上旬羽化。


  二是适应能力强。


  首先是形成蜡壳,以适应各种不利的外界条件,从而保护虫体。为了保护虫体,雌蚧背面逐步形成较厚的蜡壳所覆盖;其次是形成蜡茧,以适应各种不利的外界条件,从而保护虫体。抗药能力强,一般药物难以穿透蜡壳,不易清除干净,且各虫态交替出现,一旦发生,防治难度加大。


  三是繁殖能力强。


  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越冬雌蚧产卵盛期,卵产于雌蚧体下,每只雌蚧产卵可达200至500余粒,产卵期长达1个月。


  防治措施


  1.严格开展植物检疫。


  红蜡蚧的远距离传播,主要靠苗木、种子和果实携带。必须杜绝疫区带虫植株进入新的园林区域。调运苗木等繁殖材料应严格进行检疫,一旦发现有红蜡蚧等蚧壳虫,必须立即消灭。


  2.实行花木健身栽培。


  一是清通“三沟”(厢沟、腰沟、围沟),保持“三沟”畅通;注意及时合理修剪,保持树体通风透光;二是加强植物生长发育全程监测,包括植保管理、施肥管理、修剪管理等,做好全程防控。


  3.利用天敌防治红蜡蚧。


  红蜡蚧的天敌主要有跳小蜂(红蜡蚧扁角跳小蜂、短尾跳小蜂)、赖食软蚧蚜小蜂等,繁殖和利用这些天敌昆虫是防治红蜡蚧比较彻底而又省工省力省药的有效办法,可大力推广。


  4.适时开展药剂防治。


本文地址:http://ww.kub2b.com/tnews/4357.html     企库往 http://ww.kub2b.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更多>同类生活信息

文章列表
相关文章
最新动态
推荐图文
生活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