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磁盘分区
分区的目的:是为了方便使用,提高使用效率
1、选择分区表
(1)分区表分类:
MBR(主引导记录)分区表:
最大支持2.1TB的硬盘,最多支持4个主分区
分区的分类:(解决MBR分区表只能分4个主分区的限制)
主分区:每个硬盘最多4个
扩展分区:
每个硬盘最多一个
扩展分区+主分区最多4个
扩展分区不能格式化,不能写入数据
扩展分区用于包含更多的逻辑分区
逻辑分区:
逻辑分区可以格式化,可以写入数据
逻辑分区可以分10个以上分区
GPT(全局唯一标识、GUID)分区表:
最大支持9.4ZB的硬盘;理论上支持无限主分区,当前系统最多支持128个主分区
注意:硬盘分区是从前往后分,删除分区是从后往前删
(2)分区表选择:
没有人为干预
以2TB为分界线,硬盘小于等于2TB时自动选择MBR分区表
硬盘大于2TB时自动选择GPT分区表
人为干预
重新安装系统时提前选择
手工命令:shift+f10——select disk 0——clean——convert gpt——exit
二、高级磁盘管理
(一)基本分区的局限:
①不支持分区动态扩容功能
②不支持磁盘容错功能
(二)基本分区的动态调整
(大白菜)强制调整,不支持复杂调整,不支持跨硬盘调整
(三)动态磁盘
1、简单卷(同盘扩容)
由一块硬盘组成
拥有分区动态扩容功能
不支持磁盘容错功能
无意义:因为需要硬盘有未分配的空间
2、跨区卷(Linux中:LVM(逻辑卷管理))
由两块或两块以上硬盘组成
每块硬盘提供的空间大小可以不一致
拥有分区动态扩容功能
不支持磁盘容错功能
3、带区卷(Raid0)(磁盘阵列)
由两块或两块以上硬盘组成
每块硬盘提供的空间大小必须一致(一般要求硬盘的大小一致)
所有动态磁盘中,读写速度最快
所有动态磁盘中,损坏几率最高(缺点更明显)
不支持磁盘容错功能
严禁单独使用:它是将文件拆分且分别存储在不同磁盘中;损坏几率高。
4、镜像卷(Raid1)
由两块或两块的倍数盘组成
每块硬盘提供的空间大小必须一致
所有动态磁盘中,读写速度最慢(数据写两遍,备份)
磁盘的利用率只有50%(一半空间用于备份)
拥有磁盘容错功能
单一硬盘组成的Raid1是没有价值、没有意义的
5、Raid5
由三块或三块以上硬盘组成
每块硬盘提供的空间大小必须一致
拥有磁盘容错功能
磁盘利用率为(n-1)/n
只允许一块硬盘损坏
Raid5原理是异或校验(相同为0,不同为1),三个硬盘每个取不同空间做校验码,然后作比较
6、Raid10
由四块等大小的硬盘组成
先两两硬盘组成 Raid1,再组成Raid0
兼顾Raid1和Raid0的特点和缺点
三、Raid是否能扩容?
Raid本身不支持扩容,但使用Raid卡将硬盘组成Raid,再由操作系统通过跨区卷来做扩容。
四、软Raid和硬Raid
(1)软Raid:是操作系统模拟的Raid,一旦硬盘损坏,操作系统就会损坏,Raid就会丧失作用。软Raid依赖操作系统正常才能正常使用。软Raid没有实际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