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读
第十部分
“AI合成主播”
[新小微]的诞生 ✦
PART 1
✦
「新小微」播报新闻
PART 2
“AI合成主播”是搜狗公司利用基于“自然交互+知识计算”这一人工智能理念下的“分身”技术,主要由两大引擎组成,分别是语音合成和形象合成。
✦
PART 3
✦ 对新闻生产者:全天候实时生产,强化内容把关
✦
✦ 对新闻传播者:多语言对外传播,革新职业素质
在精准性,时效性上更胜一筹,促进了国内新闻领域与世界各国媒体的高效沟通与权威交流。
对传统真人主播职业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 对新闻接收者:人性化程序设计,优化用户体验
其语言输出等表现符号程序按人类属性设置,贴合受众生活和认知框架。
“AI合成主播”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信息的内涵性,改善了传统大众传播中我播你听的单向传播状态,提升了传播信息的接受率和转化率。
PART 4
✦ 缺乏情感认知
“AI合成主播”仅是对大数据的程式化、机械性的处理,目前难以实现富有情感、吸引力强和个性鲜明的鲜活报道;
其善于模仿,但难以引起来自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远不能与有血有肉的真人新闻主播相提并论。
✦ 缺乏价值判断
与“AI主播”相比,人的最大价值在于事实判断、价值判断以及对复杂逻辑关系的推理; 目前“AI合成主播”在独立进行深度思考方面有所欠缺,而新闻主持人可以凭借自身的逻辑思维,在直播过程中进行随机应变的灵活处理。
✦ 缺少真人质感
例如, “AI合成主播”看似自然, 却依然能用肉眼看出与人类主播的不同之处, 让受众一定程度上感到“不适”,有时口型的不契合, 及其他细微的不真实感甚至会对受众产生“恐怖效应”。
✦
PART 5
“AI合成主播”的出现, 成为业界讨论的热点, 但热点过后, 我们需要更多思考如何利用更多的人工智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未来优秀的媒体人不必是人工智能专家, 但一定要知道怎样利用人工智能来更好地为自己的工作服务。
面对技术对新闻行业的影响, 我们能做的, 便是将技术为我所用, 让“AI合成主播”这类人工智能新应用更好地服务于新闻行业。
✦
参考文献:
1.何强.人工智能在新闻领域应用的新突破——从全球首个“AI合成主播”谈起[J].新闻与写作,2019,(05):93-95.
2.专题积累|AI合成主播的概念、特征、优势、局限、价值指向、发展路径https://mp.weixin.qq.com/s/c2BZFW05sszY0MVU8YtoeQ
3.张志刚.“智媒”时代下的播音主持艺术“新观”[J].视听,2019(03):104-105
✦ 本栏目由清华大学学生创客空间协会合作建设 ✦
撰文 | 熊丽琦
编辑 | 毕文立
审核 | 王旭东
往期推荐
【AI+艺术】人工智能——法律凝视下的人工智能艺术品
往期推荐
【AI+艺术】人工智能——AI艺术创作能有“美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