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百度  搜索引擎  可以  企业  使用  选择  page 

南江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江县“十四五”信息化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日期:2024-12-26     作者:20hay    caijiyuan  
核心提示:(一)加强数字技术应用,全面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加快建立多元共治的协同治理格局。将社会治理共同体提至政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
(一)加强数字技术应用,全面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

加快建立多元共治的协同治理格局。将社会治理共同体提至政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中来认识,政府发挥统筹、引导、协调的作用,加快形成与当地企业、第三方组织等各社会主体的协同治理机制,形成统一决策、分工负责、运行有序的治理网络。

持续大力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不断增强数字化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强化政府工作人员基于数据的治理思维,主动利用新技术手段提高行政效能;建立基层治理的公众广泛参与途径、利益诉求倾听与调解机制,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用户思维,注重数字化应用的易用性、服务的高效性,以用户体验、群众反馈为导向,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和应用设计。

提升应急管理智控水平。重点聚焦山区自然灾害、矿区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和应急救援等领域,构建安全生产风险全要素监测、风险防控和隐患处置闭环管理等核心应用,打造自然灾害领域的风险识别、预警、指挥调度和应急救援等场景化协同功能,实现风险隐患精准识别、高效管控、责任监督,不断提升应急管理精密智控和应急救援快速处置水平。

推广智慧化办公应用。推广南江县党政机关协同办公系统使用,为全县政务办公提供安全、稳定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进一步优化公文办理流程、简化公文办理程序,实现中心内部的办公管理;推出移动办公APP,全方位满足外出办公需求,打造PC端、PAD端和手机端三端融合的智慧移动办公应用平台,实现非密集公文全网办理、无纸化办公。

(二)完善数据基础支撑,推进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

大力推进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促进跨部门、跨阶级、跨地域的政府数据融合,并加强对通讯、医疗、科研、交通、物流等关键社会数据的采集,打造公共数据集中汇聚和综合智能分析平台。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级保护制度、关键基础信息和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制度,明确数据的权力归属、共享范围、使用方式、数据标准等具体要求,提高数据共享的程序性和规范性水平;注意明确政府与企业的数据共享对接部门、杜绝多部门、多级政府重复对接数据问题,避免增加额外负担;针对基层工作人员开展精准化数据思维训练、数据操作培训,逐步转变工作方式,渐渐做到能够直接连接场景和数据,能够将不同系统中的数据关联起来提供服务、进行管理。

强化基层信息管理平台。汇总整理辖区内空间地理信息、人口信息、法人信息等基础治理数据,同时发挥基层的优势,利用人口普查、网格巡查等机会自建治理基础数据库、建设基层政务信息化管理平台,为跨业服务、跨平台的信息开放接口,形成基层社会治理大数据中心、政务应用集成管理中心,为基层治理的智能化、精细化、精准化奠定数据和平台基础;推动档案资源规范化、档案信息安全体系和数字档案馆建设,实现电子档案“应收尽收”,运用先进可靠的技术手段、制定并实施相关配套制度,确保档案数字资源的安全保管和高效利用,健全数字要素资源管理体制机制,加强政府数据资源管理。

南江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江县“十四五”信息化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三)搭建在线服务平台,助推服务型政府效能提升

提高政府数字化服务效能。依托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着力打通全县部门政务服务办理系统,统一身份认证体系,提供电子证照、电子签章、公共支付、通知消息等共享服务,实现“一照通办”;升级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建设“天府通办”南江分站点,运用移动端电子证照服务能力,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打造便捷高效的便民服务体系,实现政务服务“掌上办”;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整合公安、税务、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等自助服务功能,推动更多事项全程自助办理,实现政务服务“就近办、家门口办”,推动公共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会服务、户籍管理等领域群众经常办理且基层能有效承接的政务服务事项以委托受理、授权办理、帮办代办等方式下沉至便民服务中心(站)办理。

提供智慧便捷的公共服务。聚焦教育、医疗、养老、抚幼、就业、文体、助残等重点领域,推动数字化服务普惠应用,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推进学校、医院、养老院等公共服务机构资源数字化,加大开放共享和应用力度;推进线上线下公共服务协同发展、深度融合,积极发展在线课堂、远程医疗、数字图书馆、档案馆等,支持高水平公共服务机构对接基层,扩大优质公共服务资源辐射覆盖范围。

数字政府治理进入新阶段。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不断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服务效率,围绕“群众少跑路,数据多跑腿”,把数字政府的行政效能提升一个新台阶;规划末期基本建成高效的数字政府运行体系,包括平台建设、数据共享、数据分析利用、机制优化等方面,着力建成政府对外服务一体化、内部协同一体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线上政府”,基础支撑和数据资源体系更加完备,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显著提升,营商环境大幅改善。

数字政府政务服务达到新高度。丰富政务服务渠道,持续深化多终端政务服务协同办理,不断完善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地图,随时随地提供全覆盖、精准化、个性化、智慧化服务;推广“全程网办”服务,推动与群众和企业密切相关的政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按照个人、法人全生命周期构建办理“一件事”主题和服务场景,推出更多“一件事”主题集成服务;推广“跨区域通办”,统一服务标准和办理流程,推进同一事项全市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智能互联技术,持续推进以社区治理体制为重点的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高治理水平。

八、聚力数字赋能社会治理,树立信息化和数字经济发展新标杆

(一)构建智慧城市标杆,提升城乡融合发展品质

加强智慧城市技术应用。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信息通信技术手段在城市经济产业、社会民生、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等领域中的应用,提高城市经济发展、企业经营、城市管理、公众生活过程中的相关活动与需求,加快城市及时预测和响应环境变化,为居民生活和产业发展构建良好的环境。

推进市政公用设施智能化升级。改造公安和水电气热等重点领域终端系统,建设“城市数据大脑”等数字化智慧化管理平台,推动数据整合共享,提升城市运行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快物联网感知设施规划布局,推进宽带物联网(NB-IoT)在工业园区和农业生产中的规模化应用,持续打造高可靠、广覆盖、低延时的物联网感知和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探索试点物联网在水、电、气行业远程抄表的应用,加大物联网对城市井盖、桥梁、路灯等城市设施设备的智能管理力度;加强防灾、减灾领域的智能监测、智能预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专栏4  智慧城市示范工程

智慧生态。建设水、气、林、土、噪声、气象和辐射等城乡生态环境资源数据分析系统,提升生态资源数字化管控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推动智慧气象和人工影响天气数据与城市运行应用联通,提升气象精准监测预警和人工影响天气服务能力,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智慧交通。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主干道的车流量数据采集终端,对桥梁和隧道实现100%实时动态监控,实时对接动态路况信息;建设交通大数据分析系统、交通工程大数据监管系统和数据支撑系统。引入大数据技术,利用大数据分析,加强“全行业”“各部门”多层次协同与联动,实现协同指挥、智能引导、诱导预警、缓解拥堵、减少事故。

推进公共交通运输服务智能化,提升城乡公交GPS覆盖率达100%,加快各种运输方式智能信息系统建设,建设智慧公交APP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实时更新和及时发布,通过网站、广播电视、手机终端等多种方式为公众出行提供出行信息。在城区打造智慧停车体验区,计划期末建成智慧路边停车泊位800个,为市民提供停车服务。

通过开发多媒体充电桩、移动充电桩、光储充一体化智能充电系统、充电堆、智慧路灯式充电桩等智能充电设备,有效推动南江县的充电桩建设;建立公路智慧养护管理系统,形成多级用户网络共享的统一分布式数据库,为养护部门的管理、养护决策提供给支持。

智慧医疗。建立覆盖城乡的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5G远程医疗等功能的智慧医疗建设,大力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资源整合,对接成渝高水平医院建设在线医疗和健康咨询保健智能应用。整合全区卫生健康信息平台资源,推进医疗卫生大数据在各相关领域的服务与再利用,强化信息技术对医联体、医共体的建设支撑以及对社会医疗机构的业务全流程监管。

智慧教育。推动校园5G、虚拟教室、物联网建设,建设智能化校园环境,为智慧教育提供泛在化的基础环境。积极引入成都、绵阳等地的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和创新应用,加快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丰富在线教育资源供给,提高教学水平。

(二)深化农村电商服务,完善乡镇商贸流通体系

升级农村电子商务。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平台,坚持引进与培育相结合,着力发展乡村社区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形成镇和行政村服务站点网络;选取大叶茶、翡翠米、核桃、金银花等“三品一标”优质特色产品集中展示,实现线下体验、线上下单、快递到家;支持各镇建设与县级电商平台联动服务站,鼓励和支持农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村专业合作社等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与电商平台合作,加快完善形成县、镇、村三级物流共同配送体系;引导物流配送、金融服务等企业入驻电商示范基地和产业集聚区,加快形成电商协同产业链,打造电子商务发展生态圈。

鼓励平台型物流企业整合。对产品、冷库、冷藏保温车辆等资源,开展基于大数据的需求预测分析,促进市场需求与冷链资源高效匹配;支持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全程监控平台,加强传感器、射频识别、温控标签及实时监控等技术应用,鼓励冷链仓储设施运营企业实施信息化升级改造,提升仓储保鲜设施自动化、智能化管理及运营水平。

构建南江农产品供应动态数据库。对接直连大型商超和社区生鲜超市等经营主体,推动生产端与消费端直采共享,优化购销流程,形成集中采购、集中配送、按区域分发的电子商务模式;发展农业生产资料电子商务,开展农业生产资料精准服务,探索生鲜农产品和种子、化肥、农(兽)药等农贸电商发展模式;大力培育“网红”农产品,筛选有特色、有市场、有规模、适合网络销售的产品作为电商销售龙头产品,打造为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品牌。

(三)完善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经济全面振兴

强化乡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考虑乡村的特点和需求,遵循乡村建设规律,实现“智慧”与“特色”有机融合,通过对应用信息技术资源的汇聚推广,采取项目补贴、政策性保险等多种方式,适时出台智慧乡村建设的用地、用水、用电等政策,积极支持智慧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

提升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发展速度。在基础条件较好的区域加快布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积极引入信息化主流技术,实现数字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筑牢数字乡村的发展基础;完善农业物联网公共服务、数字乡村产业服务、数字乡村治理服务和数字乡村民生服务等相关信息系统建设,提升农业生产、农村管理、农民发展等领域的智慧化服务水平。

搭建乡村惠民服务体系。通过现代信息化方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加快远程教育、社会保障等惠民服务从城市走向农村;构建乡村大数据平台,提高乡村旅游运行监测、市场分析、营销推广、应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以新兴数字信息技术为依托,通过在农村产业经营、乡村治理、居民生活、资源环境等多领域的智慧化应用,全面服务于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促进乡村党建、智慧乡村旅游、智慧农村社区、5G+教育、5G+医疗的示范应用落地,全方位深度融合乡村生活,提升农民生产生活质量和乡镇教育水平;加强对农村干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广大农民数字化技能和知识的培训,切实提高农民的数字化水平和能力。

专栏5  乡镇信息化建设工程

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加快农村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实现全县32个乡镇(街道)、309个行政村、116个社区光纤网络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广播电视有线覆盖率、本地节目覆盖率。推进有线、无线、卫星协同发展,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确实难以覆盖的地区,通过直播卫星、地面数字电视等手段进行弥补,全县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100%。

智慧乡村党建:通过通信运营商推动“互联网+党建”建设,党务、村务、财务网上公开,畅通社情民意,实现党建信息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推进乡村治理信息化建设。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提高村级综合服务信息化水平,提高群众办事便捷程度。以党建为引领将数字化教育延伸到乡镇生活,调动服务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党建强、农村美”。推进农产品销售电商化、农民知识技能学习网络化,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智慧化。

平安乡村:统筹推进 “雪亮工程”和“慧眼工程”的实体化运行和实战应用。建设“移动看家”安防摄像头、移动宽带等业务相融合,通过设备远程操作、数据云存储等方式提供7*24小时安全监控服务,助力基层治安管理。

乡村数字金融服务平台:加强金融科技和数字化技术在涉农金融领域的应用,运用信息技术打造适合南江特色的惠农利民金融产品与服务,全面提升农业产业现代化水平、农村金融承载能力。建立完善农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推进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涉农金融数据采集、使用等方面的应用。对农村金融服务网点、普惠金融服务站、自助服务终端等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级,搭建线上惠农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拓宽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农村金融服务渠道。

本文地址:http://ww.kub2b.com/tnews/1566.html     企库往 http://ww.kub2b.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更多>同类生活信息

文章列表
相关文章
最新动态
推荐图文
生活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