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百度  搜索引擎  企业  可以  选择  使用  上海  技术  货运  未来 

2019年度萧山区市场主体登记情况分析

   日期:2024-12-26     作者:h0dsa    caijiyuan  
核心提示:2019年,萧山区处于机遇的叠加期、转型的关键期和攻坚的决战期,在这“三期”之中,我区谋篇布局、真抓实干,商事制度改革红利进
ta name="ContentStart">

2019年,萧山区处于机遇的叠加期、转型的关键期和攻坚的决战期,在这“三期”之中,我区谋篇布局、真抓实干,商事制度改革红利进一步显现,我区市场主体发展稳健。本文拟通过对我区市场主体准入情况进行横向、纵向深入分析与思考,将其作为我区创业创新情况的晴雨表,为区域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一、全区市场主体基本情况分析

(一)市场主体总量稳步攀升

截至2019年年底,全区累计实有市场主体193788户,注册资本(金)10466.32亿元(美元汇率按6.2计算),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9.13%和20.58%;实有内资企业104565户,注册资本(金)9428.097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4.05%和24.57%;实有外资企业1489户,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86%,注册资本(金)153.1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0.45%;实有个体户87278户,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2.45%;实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56家,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8.98%。成员出资总额为36416.88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40%。

表1:近三年实有市场主体情况对比表

(二)市场主体增量平稳上升

2019年,全区新增市场主体43825户,比去年同期增长35.7%,新增注册资本(金)1795.3003亿元(美元汇率按6.2计算),比去年同期上升7.93%。新增内资企业25651户,同比增加46.08%,注册资本(金)1717.7764亿元,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2.03%;新增外资企业136户,注册资本(金)8.7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23.17%和46.51%;新增个体户18013户,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3.9%。新设农民专业合作社25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9.05%,新增出资额1684.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0.08%。 

2:近三年新增市场主体情况对比表

(三)注销退出量与上年基本持平

我区今年共注销市场主体12156户,较去年同期下降1.06%,与上年基本持平,但不同类型的市场主体间区别较大。其中:注销内资企业4884家,注销数量显著上升,全较之去年上升了42.18%;注销外商投资企业78家,相比去年减少了2家,同比减少1.25%;注销个体工商户7157户,比去年同期减少18.28%;注销农民专业合作社37户,比去年同期上升184.62%。

3 近三年萧山区市场主体注销退出情况表(户)

(四)市场主体迁入、迁出量齐增

2019年度,共有4264家企业迁入我区,比上年增长102.2%;累计注册资本228.1亿元,同比增长29.09%;平均注册资本534.9万元,同比下降36.2%。其中,高新技术企业、现代服务业企业迁入数达到2791家,占迁入企业总量的65.6%。迁入企业以杭州市内企业为主,其中来自江干区1102户,占迁入企业总量的25.8%,滨江区的有708户,占迁入企业总量的16,6%,余杭区424户,占迁入企业总量的9.9%,西湖区402户,占迁入企业总量的9.4%,上城区356户,占迁入企业总量的8.3%,另外,共有107家浙江省内杭州市以外地企业、90家省外企业办理迁入手续。

有2820家企业迁出我区,同比增长110.8%;累计注册资本136.5亿元,同比增长12.2%;平均注册资本为484.0万元,同比下降46.8%。迁入地集中在滨江和余杭区,共有540家企业迁入滨江区,占总数的19.1%,余杭区481户,占总数的17.1%,江干区336户,占总数的11.9%,经济技术开发区249户,占总数的8.8%,西湖区203户,占总数的7.2%。此外,共有158家企业迁出到省内其他地区,以宁波、丽水、绍兴和义乌为主;110家企业迁往省外。

二、全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1、从总量来看

截至2019年底,全区累计实有第一产业内资企业1287户,注册资本9428.0976亿元,占内资企业总数和注册资本总额的1.23%和1.00%;实有第二产业内资企业23169户,注册资本1816.2995亿元,占内资企业总数和注册资本总额的22.2%和19.3%;实有第三产业内资企业81396户,注册资本7611.7981亿元,占内资企业总数和注册资本总额的76.57%和79.7%;内资市场主体总量三产分布比例为1.23%:22.2%:76.57%。从数据来看,与2018年的三产比例1.5%:24.16%:74.34%相比,我区第三产业内资企业持续扩大优势,内资企业存量三产分布进一步优化。

2、从增量来看

截至2019年底,全区新增第一产业内资企业103户,注册资本118195万元,占内资企业增量和注册资本总额的0.4%和0.6%;新增第二产业内资企业1199户,注册资本618728万元,占内资企业增量和注册资本总额的4.7%和3.6%;新增第三产业内资企业24452户,注册资本16559036万元,占内资企业增量和注册资本总额的94.9%和95.8%;新增内资企业三产分布比例为0.4%:4.7%:94.9%,从新增内资企业数量来看,可以看出新设内资企业以第三产业为主。与去年的0.63%:10.72%:88.65%相比,新设内资企业更集中于第三产业。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区市场主体三产分布进一步向优调整。第三产业优势持续扩大,第三产业内资企业存量和增量占比均大幅增加。

3、从行业划分来看

从市场主体数量角度看,我区内资企业市场主体按行业划分,所占比例最多的依次为批发和零售业38102户,占36.44%;制造业16817户,占比16.0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1769户,占比11.2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8645户,占比8.32%。

从发展速度角度看,增长最快的行业为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019年新增内资企业市场主体113户,比上年增长79.37 %;其次是批发和零售业,新增10447户,比上年增长74.06%;排第三的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新增3685户,同比增长56.74%;其次是建筑业内资企业市场主体新增2450户,同比增长49.03%。

我们还需要看到,2019年,部分行业发展速度出现负增长。发展速度下降的行业有采矿业、农林牧渔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其中金融业内资企业市场同比下降82.91%,采矿业内资企业市场同比下降5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内资企业市场同比下降45.16%;住宿业和餐饮业内资企业市场同比下降30.99%;房地产业和餐饮业内资企业市场同比下降10.9%.

三、全区市场主体发展特点

(一)数字经济发展迅速

2019年,我区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数字服务、数字制造为重点,大力实施“互联网+”战略,推动具有萧山特色的数字经济体系发展。数字经济是一种以数字资源为基础、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研发与生产知识密集型的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促进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劳动就业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2019年,我区实有数字经济市场主体10102户,比2018年的6531户增加了65.93%,其中,2019年新增数字经济市场主体3999户,比2018年的2595户增长了54.10%(数据按照《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统计分类目录》中的7大类128个小类行业作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统计范围)。可以看出我区数字经济市场主体增长迅速。

(二)现代服务业市场主体发展各有千秋

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强劲

在数字经济的引领下,各类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对比今年各行业内资企业登记情况,我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量显著。2019年全区新增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3685家,注册资本163915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6.74%和47.51%;截至2019年底,全区共有存量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8699家,同比增长64.60%。其中新设量排在前三位的为应用软件开发、其他未列明信息技术服务业、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全年分别新设1937家、675家、511家,同比分别增长366.75%、-36.68%、99.61%。

2、培训类市场主体有序发展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出台及完善,我区培训类市场主体迅速发展。2019年新设培训类市场主体1340 户,同比增长97.64%;其中新设民办学校45家,比2018年的46家基本持平,可以看出我区培训类市场主体创业创新积极性高涨。

3、健康产业市场主体增长迅速

2019年度萧山区市场主体登记情况分析

健康萧山建设是事关全区率先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体现世界名城风貌的现代化国际城区的重大战略任务。2019年新设健康产业市场主体(经营范围中含“盈利性医疗机构”、“医疗器械经营”、“养老服务”、“健康咨询”等词条的市场主体)5948户,比2018年的2915户增加104.04%。可以看出,我区健康产业市场主体迅速增长。

4、商务秘书托管企业增速放缓

商务秘书企业是为入驻的电子商务、软件开发、文化创意等企业提供住所托管服务及其他配套商务秘书服务的现代服务业企业,我区共有7家商务秘书企业。截至2019年底,我区共有商务秘书托管企业4585家,同比上升了23.2%。2019年全区新登记商务秘书托管企业1501家,同比下降29.45%,对比上年增长136.95%的增速,2019年我区托管企业数量的增速明显放缓。商务秘书企业托管的小微企业大多为电子商务企业,对企业地址的要求较低,商务秘书托管企业增速的放缓,与我区出台的允许房屋分割注册等降低企业住所要求的政策有关,众多创业创新企业利用利用这些政策分流到了其他平台、住所。

5、文化数字内容及其服务业逐渐兴起

我区文化数字内容及其服务业日渐发展壮大,2019年全年新设106家,同比上升37.66%;截至2019年底,共有292家,同比增长60.44%。从数字经济各行业登记情况看,我区文化数字内容及其服务业市场主体主要集中在影视节目制作行业,2019年该行业新设市场主体83家,同比上升48.33%,占本年度文化数字内容及其服务业市场主体新设量的78.30%;截至2019年底,我区实有影视节目制作业市场主体219家,同比增长63.36%。对比近五年我区影视节目制作业市场主体新设和期末实有情况,可以发现行业增量逐年递增,增速较快。

6、金融业、投资类企业发展趋缓

2019年,我区金融类企业总量首次出现下降。截至2019年底,我区金融类企业有1268家,比去年同期减少20家;新设金融业企业40家,降幅达80.68%。与此同时,全区新设投资类企业152家,同比上升2.63%,发展趋缓。

金融类企业登记量下降、投资类企业发展放缓,是因为我区收紧金融类、投资类企业准入,对新增及迁入我区的金融投资类企业开展风险核查,防控增量风险。

(四)平台经济主体发展亮点纷呈

目前,我区正在构建包括“四大产业新城、两大产业基地、八个特色小镇、六个产业社区”为重点的“4286”在内的产业载体,加快实现萧山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区各平台市场主体发展各有特色、亮点纷呈。

1、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场主体稳健增长

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国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是萧山对外开放的主平台、招商引资的主力军、经济发展的主引擎。截至2019年年底,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场主体总量达17472户,比2018年底的12514户增长39.62%, 2019年市场主体增量为6022户,比去年的2888户,增长了108.52%,市场主体增长速度远超全区平均值。

2、特色小镇市场主体发展不平衡

我区的八个特色小镇包括信息港小镇、机器人小镇、空港小镇、图灵小镇、未来智造小镇、湘湖金融小镇、军民融合小镇、国际健康小镇,这些特色小镇已成为萧山区城市发展的新亮点。

萧山信息港小镇市场主体经营范围以信息科技类企业、技术开发企业、投资类企业居多。截至2019年底,萧山信息港小镇准入登记总量已达1517户,同比下降9.12%。2019年,信息港小镇新增市场主体150户,比2018年的272户减少44.85%。

萧山空港小镇紧邻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小镇内企业以电子商务企业、互联网企业、物流产业企业为主。截至2019年底,镇内(住所登记在萧山区靖江街道保税大厦)的市场主体达1684户,比上年增长84.45%。2019年,萧山空港小镇新增市场主体735户,比2018年的443户增加65.91%。

萧山湘湖金融小镇重点发展私募金融,集聚股权投资、风险投资、天使投资、上市企业投融资总部等业态,截至2019年底,小镇内的市场主体达932户,比上年增长46.08%。2019年,萧山空港小镇新增市场主体215户,比2018年的299户下降28.09%。萧山湘湖金融小镇2019年市场主体增速放缓,与我区我区收紧金融类、投资类企业准入有关。

萧山机器人小镇重点主要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以及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等产业,集机器人研发设计、孵化放大、生产制造、系统集成、终端应用、展示展览等功能于一体。截至2019年底,小镇内的市场主体达287户,比上年增长13.00%。2019年,萧山空港小镇新增市场主体33户,比2018年的34户下降2.94%。

3、浦阳江流域市场主体发展不平衡,区域特色较明显

浦阳江流域涵盖临浦、浦阳、进化、戴村、河上、楼塔六镇。截至2019年底,浦阳江流域在册市场主体数量为27273家,同比增长13.29%,低于全区19.13%的市场主体数量增加的百分比;2019年全年,浦阳江流域市场主体增量为4473户,同比增长11.85%,远远低于萧山区全区35.7%市场主体增量增加的百分比。

2019年,河上镇市场主体增量达1695户,同比增长361.9%,增速列全区第一;进化镇市场主体增量达605户,同比增长108.6%,增速列全区第三,浦阳镇市场主体增量达473户,同比增长69.5%,增速列全区第六。

从市场主体总量、增量上来看,浦阳江流域在全区范围内没有优势,但部分乡镇平台发展迅速,增速远远超过全区平均水平。

从行业分布来看,浦阳江六镇各有特色。临浦镇从事五金机械企业达1214家,占全镇企业数量的33.15%;浦阳镇从事鞋类制造、零售企业达415家,占全镇主体数量24.94%;进化镇从事五金机械企业达357家,占全镇主体数量的20.91%;戴村镇从事塑料制品类企业达320家,占全镇企业数量的18.56%;河上镇从事纸箱包装类企业达357家,占全镇企业数量的16.14%;楼塔镇从事花边窗饰类主体达152家,占全镇企业数量的17.31%。

4、瓜沥小城市市场主体平稳发展

2019年是瓜沥实施“兴城拓港”战略的关键之年,是第三轮小城市培育试点的决胜之年。在推进临空平台发展、开展“双招双引”活动、“最多跑一次”更加深入等多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作用下,瓜沥市场主体活力更进一步激发。

截至2019年12月31日,瓜沥镇全镇在册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7445家,同比增长11.84%,其中各类内资企业7295家,同比增长18.75%;外资企业93家,同比增长3.33%;农民专业合作社68家,同比减少19.05%;个体工商户9989户,同比增长7.63%。

2019年瓜沥镇新设各类市场主体2724家,较上年同期数量增长53.81%。其中内资企业1195家,较上年同期增长80.24%;新设外资企业1家,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50.00%;新设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新设个体工商户1525家,较上年同期增长37.88%。

我区的各大平台发展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是部分园区定位不清晰、同质化竞争严重,出现了主导产业不明确,特色和优势不明显的弊端。部分平台为完成招商任务成为了“二房东”,以租赁场地收取租金作为运营模式,导致无科技含量的纯电商大量入驻;二是部分园区缺乏专业运营机构,管理模式落后,目前大部分园区的运营机构都由投资方或者委托第三方建立,业务停留在为企业办理工商注册、财务记账等基本服务上,侧重点在招商,对于后续运营管理需要的人才、技术、资本等方面的服务却有所缺失,限制了平台科学、健康得发展。

(五)各镇街发展不平衡

在22个镇、街道、平台中,部分乡镇、街道市场主体总量多、发展速度快,部分乡镇市场主体量少、发展速度慢,市场主体数量不平衡、发展速度差异大。市场主体总量排名前五的是北干街道(22095户)、宁围街道(18867户)、瓜沥镇(16860户)、城厢街道(14467户)、新塘街道(13824户);同时,市场主体总量较少的是楼塔镇(2325户)、益农镇(2346户)、浦阳镇(3377户)的市场主体数量相对较少;2019年市场主体增量最多的依次是北干街道、宁围街道、瓜沥镇、新塘街道,增长速度最快的是河上镇、新塘街道、进化镇、党湾镇、瓜沥镇,其中河上镇市场主体增长率达361.9%,新街街道达125.2%,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城厢街道、经济技术开发区、楼塔镇、南阳街道2019年市场主体增量的增长率为负,其中城厢街道市场主体增长率已连续两年为负。

表4:萧山区各乡镇(街道)市场主体登记情况表

四、地域发展比较分析

1、与杭州市市场主体数据对比,我区市场主体增速高于全市平均值

截至2019年底,杭州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1294379户,同比增长16.11%,其中内资企业673441户,同比增长14.05%,注册资本68866.7亿元,同比增长14.14%,在册外资企业10408户 ,同比增长8.17%,注册资本总额941.41亿美元,同比增长15.27%。我区实有市场主体总数占全市市场主体的14.97%,比2018年的14.59%上升0.39个百分点,基本持平。就增长速度来看,我区市场主体发展速度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2、与余杭区对比,我区市场主体数据被赶超

截至2019年底,余杭区实有市场主体261605户,同比增长48.4%,其中内资企业105469户,外资企业1345户,个体户154492户。对比余杭区相关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除内资企业增量和外资企业总量,我区在其他数据上已全面落后于余杭区。余杭区内资企业三产比例为1.3%:18.5%:80.2%, 2019年新增内资企业三产比例为0.4%:10.1%:89.5%,对比我区的1.23%:22.2%:76.57%与0.4%:4.7%:94.9%可以看出,我区第二产业的内资企业的总量占比较高,我区本年度新增内资企业的第三产业比例比余杭区相对较高。

3、与宁波市鄞州区对比,内资市场主体数据有优势,外资企业数据无优势

截至2019年底,宁波市鄞州区实有市场主体148082户,其中内资企业73649户,外资企业1739户。对比宁波市鄞州区相关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我区在总量上保持较大优势,内资市场主体数据上有一定优势,内资企业总量、内资企业增量、个体户总量、个体户增量的增长速度也高于宁波市鄞州区,但外资企业总量、外资企业增量、外资企业总量增速、外资企业增量增速4个数据上,宁波市鄞州区比我区优势较大。

表5:杭州市各区县及全市、全省市场主体登记情况表

五、发展建议

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的嘱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全面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持续稳企业、增动能、补短板、保平安,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为推动我区市场主体健康、有序、快速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构建更具温度的行政服务体系,形成营商环境新高度。

萧山必须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不断解放思想、锐意改革,进一步激发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深入推进审批数字化转型,大力推进浙里办、浙政钉功能集成优化,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监管、督查成效,打造高效协同的整体政府。进一步以高标准深入推进商事登记领域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覆盖企业开办、变更、注销的生命周期全链条,全主体全方位全周期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拓展改革红利享受范围,进一步紧贴企业需求,开展分时分段办结,在原有基础上更多考虑申请人的自主性和政策的普惠性,进一步增强企业办事整体体验,更好地发挥行政审批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正向作用。

2、构建更具活力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是夯实制造业基础。萧山区是传统制造业强区,我区必须保持传统优势,坚持新动能培育、传统产业改造双轮驱动,实施新制造业计划,继续推进新一轮智能制造改造提升计划,大力推动“机器换人”、工厂互联网,推动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加大重点产业链整合力度,擦亮萧山工业的“金名片”,倾力打造制造业发展的新高地。

二是服务业优先发展,将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融资租赁、服务外包等服务高端业态加快发展,增强健康养老、文化教育、休闲旅游等服务供给能力,以“互联网+”形成健康服务、家庭服务、养老服务及教育、文化、旅游、餐饮服务新业态,培育“高端消费+智能制造”新业态,推动传统商圈和社区商业功能转型,精心打造“萧山服务”品牌和标准。

3、构建更具多样性的平台经济,打造创新创业新模式。

我区已谋篇布局,确定了“四大产业新城、两大产业基地、八个特色小镇、六个产业社区”为重点的“4286”在内的产业载体,接下来,必须狠抓落实、举全区之力大抓平台经济,用这“关键一招”托起新一轮高质量发展,做到大抓平台、抓大平台,大招项目、招大项目,大聚人才、聚大量人才,整合优化全区要素资源,增强各类空间协同配置效率,提高空间利用水平,以求实现点上突破,带动面上“开花”、面上质变,努力成为萧山经济增长的新高地。

本文数字来源:

1、2019年市场主体基本数据来源于《杭州市萧山区市场主体基本情况统计表2019年年报》

2、2018年市场主体基本数据来源于《2018年度萧山区市场主体登记情况分析》

3、各乡镇街道平台、特色小镇、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投资类市场主体数据来源于浙江省全程电子化登记平台,查询于2020年1月22日。

4、杭州市市场主体数据来源为《浙江省杭州市注册线市场主体基本情况统计表2019年年报》、《浙江省杭州市注册线市场主体基本情况统计表2018年年报》

5、宁波市鄞州区市场主体2019年数据来源为《宁波地区市场主体信息2019年12月份快报》、《宁波地区市场主体信息2018年12月份快报》

6、余杭区市场主体2018年数据来源为《杭州市余杭区市场主体基本情况统计表2018年年报》、2017数据来源为《2017年余杭区场主体登记分析报告》

7、浦阳江流域主体数据来源于《2019年度浦阳江流域市场主体运行情况报告》

8、瓜沥小城市市场主体数据来源于《2019年度瓜沥小城市市场主体运行情况报告》

本文地址:http://ww.kub2b.com/tnews/1430.html     企库往 http://ww.kub2b.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更多>同类生活信息

文章列表
相关文章
最新动态
推荐图文
生活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