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可以  搜索引擎  page  企业  百度  个数  使用  选择  音视频  行业 

“虚拟绑架”盯上中国留学生:花样翻新 如何防范

   日期:2024-12-16     移动:http://ww.kub2b.com/mobile/quote/3947.html

  “虚拟绑架”盯上中国留学生

  花样翻新 如何防范

图片来源:中国网

  “这里是中国驻外使领馆,现怀疑你涉嫌犯罪行为……”近期,针对中国海外留学生的敲诈勒索行为在多国发生,中国驻外使领馆相继发布紧急提醒。

  “虚拟绑架”多发

  今年6月,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提醒在英中国留学生严防“虚拟绑架”骗局,并详细列出了诈骗套路,以提醒中国学生防范。

  该提醒指出,诈骗分子冒充中国驻英国使领馆或国际刑警组织名义,通过技术手段冒用有关机构电话号码致电在英中国留学生,谎称当事人或其父母涉嫌严重犯罪,如不配合“调查”将被通缉或逮捕,并以“办案需要”等理由控制引导当事人拍摄自己被捆绑、殴打、向家长哭诉要求解救等图片或视频。之后,诈骗分子胁迫当事人离开目前住址,入住宾馆,并切断手机、微信等通信渠道,使其无法与家人或亲友联系。诈骗分子在当事人与外界“失联”期间,冒用当事人微信或手机联系当事人家长,谎称孩子被“绑架”,并发送事先拍录好的图片或视频以证明“绑架”真实性,向家长骗取巨额“赎金”。由于诈骗分子能准确了解并告诉父母孩子的隐私信息,且有相关图片、视频“为证”,家长往往信以为真,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遭遇类似“虚拟绑架”套路的中国留学生并不限于英国,各国类似案件不时见诸于媒体。半年多来,加拿大连续发生“虚拟绑架”电话诈骗案,涉及多名中国留学生;今年6月,中国驻汉堡总领事馆发布紧急提醒——在德中国留学生严防“虚拟绑架”骗局,该提醒还提到一起在德国柏林发生的中国留学生被“虚拟绑架”的案例。此外,澳大利亚等国也有类似案例报道。

  隐私被泄露

  针对多地发生的“虚拟绑架”案,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领事侨务组的宋晨亮领事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因一些海外华人不了解这些骗术及中国留学生日趋低龄化,因此成为比较容易受骗的群体。

  宋晨亮表示,这些留学生社会经验相对较少,又跟父母不在一起,容易上当受骗。尤其是诈骗分子设计了巧妙的剧情,还模拟了逼真的场景声音,比如能听到警报声等,更增加了防范的难度。

  留学英国的黄娜(化名)就曾接到过类似诈骗电话。“对方先谎称是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来电,后来又转至国内公安部门,说我参加洗钱案件,还让我‘保密’。虽然我识破了骗局,但现在回想起来,仍然后怕,因为对方对我的相关信息了解得非常具体,如果稍有不慎,就会落入诈骗陷阱。”黄娜说,“而且我不止一次接到类似电话,最开始识破骗局时,还会故意和对方斗智斗勇,后来接到这种电话,感觉害怕和愤怒,因为自己毫无隐私可言。”

  在黄娜看来,因为诈骗人不断暗示受骗人身处危险之中,在这种恐慌下,也容易做出非理性判断,导致被骗。

  保持警惕莫轻信

  近期公安部先后接到一些我驻外使领馆反映,称有不法分子冒充我驻当地使领馆等机构工作人员,针对在海外经商、留学等的中国公民进行电信诈骗。公安部日前发布安全提示,提醒海外中国公民,切实提高防范意识,谨防上当受骗。如发现被骗,要第一时间向所在国警方报案。

  根据该安全提示,我国公检法机关和各国执法部门均不会使用社交软件办案,也不会使用社交软件和电话侦办保密案件。接到自称驻外使领馆、执法部门的电话、邮件时,要切记保持警惕,认真甄别,不要轻信以任何名义索取姓名、家庭情况、银行卡等个人信息以及转账、汇款的要求。

本文地址:http://ww.kub2b.com/quote/3947.html     企库往 http://ww.kub2b.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