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山闲逛、老山遛达,不时地下山,光顾高校、跑进闹市 …… 南京野猪的消息总能被大家热热闹闹地讨论一阵。从一座城市的稀客到常客,人群与野猪的冲突成了亟待讨论的公共议题。近日,国家林草局网站发布关于《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征求意见稿)》,拟将野猪从"三有"动物名录删除。人类与野猪,如何才能和谐共生?
出没
闹市频频出现野猪
2020年11月28日,一头野猪在南京南站附近一广场出现。
2021年7月21日,一头野猪在南京市玄武湖环湖路附近出现。
2021年10月10日,南京东炮台一小区发现一头野猪。
2021年12月5日,一头野猪悠闲地走在南京栖霞山,吸引不少游客围观拍照,俨然一幅人与野猪和谐共处的场景。
2021年12月13日夜间,沪宁高速上,车辆撞上一头野猪 ……
今年以来,南京已经发生多起野猪冲上高速引发交通事故的案例。
脚印、倒下的水稻、竹子底部的坑 …… 在南京市溧水区,不难发现野猪在部分农田、竹林间"兴风作浪"的痕迹。南京一名野生动物保护相关人员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案例——在溧水一处山边上,原先有三户人家种水稻,后来两户人家因为野猪侵扰就不种了。"在溧水,受野猪影响的以山边农户为主,他们的农作物受损很严重,还有野猪跑到农户院子里。"
在安徽、四川等地,均有野猪毁坏农作物事件发生。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防控野猪危害综合试点专家组成员、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张明海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之所以大家会更多地关注到城市中出现的野猪,是因为野猪在城市出现比较稀奇,媒体会比较关注。
现状
野猪种群数量不断增加
背后原因多样
张明海认为,野猪频繁出现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从野猪自身的生态生物学特性来说,野猪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除了能采食林中的枝叶草、坚果、酱果等食物,也偏爱农田的农作物;另一方面,大尺度自然生态环境的变迁,特别是气候出现不规则的灾变性,对包括野猪在内的野生动物活动影响较大。人类的活动也加剧了野猪原生栖息地的分割、压缩及破碎化。也就是说,野猪想要生存,就要扩大分布区。
应对
多地启动防控野猪危害综合试点
目前,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湖南省,2020年全省野猪数量约有12万头,局部区域种群密度甚至超过每平方公里2头;在四川省通江县,仅仅一个县就存在野猪2万头。同时,浙江山区也是我国野猪泛滥比较严重的地方,数量已经从前些年的10万头增长到现如今的15万头,约占到我国野猪数量的1/7…… 初步统计,全国野猪总数约100万头。
面对百万野猪大军,政府部门正在寻求解决方案。
12月10日,国家林草局网站发布关于《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拟将野猪从"三有"动物名录删除。目前,国家层面已在多地启动防控野猪危害综合试点。
此外,多位受访专家表示,野猪的战场主要在农村地区。目前面对野猪损害庄稼,更重要的办法就是通过政府给予补偿,试点多地正在探索财政资金补偿机制。
破局
人与野生动物如何和谐共生?
丁晶晶说,江苏尽管未被列入试点省(区),但南京相关部门已经着手野猪危害防控工作,除南京外,江苏其他地区也在进行种群监测工作,为后期野猪危害防控做准备。"后期我们也会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文件,与地方结合,对野猪种群进行科学管理。"
"法制管理和宣传教育也要加强,任何动物都具备有害和有益的双重性,我们不能剥夺任何动物在生态系统的生存权利。大家都关爱、保护野生动物,最终实际上是保护了我们自己的生存环境,给工业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生态保障,这也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