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况
绳庄村,位于东里镇政府驻地北 7 公里处,东与张家坡镇西瓜峪村相邻,西至吴家北峪村,南接墨 源 泉 村 , 北 邻 石 桥 镇 黑 崖 村 。 全 村 总 面 积8404.2 亩,其中耕地 283.2 亩、种植园地 4624.35亩、林草地 1540.5 亩。以经营林果业为主,主要种植葡萄、桃、苹果等。2021 年,全村有 458户、1436 口人,有任、何、刘、申、王、张、陈、侯、高、曹、牛、徐、姚、李、齐、杜、吕、魏、高等 21 个姓氏,以任、何、申、刘、王姓居多。
1998 年被评为“县级文明村”;1988 年被县政府评为“两个文明建设先进集体”“计划生育先进集体”。
历史沿革
据 《任 氏 族 谱》 记 载 :“ 明 天 顺 年 间(1457—1464),先祖从东莞迁此建村。”清嘉庆二十一年 (1816) 所立茔碑文载:“东莞托鄙有茔焉……”最初称程庄,因村民多以打绳为副业,故更名为绳庄。后因住户增多,以方位又分为前、后绳庄两村。
明清时期属沂水县西北乡。1944 年 4 月前属沂水县八区。5 月沂源建县,属沂源县大泉区。1956 年 2 月,撤大泉区划归东里区。1958 年属东里人民公社,前绳庄、后绳庄合并为一个大队;1962 年,又分为前绳庄、后绳庄两个大队。1965年 5 月,撤社划区,属东里区。1984 年 6 月属东里区水北乡。1985 年 9 月属东里镇。2020 年 12月,行政村规模调整,前绳庄、后绳庄合并为绳庄村,属东里镇。
村庄经济
农 业
新中国成立前,绳庄村以农业为主,种植地瓜、高粱、大豆、谷子等农作物。新中国成立后,种植小麦、玉米、地瓜等粮食作物,兼种花生、花椒、苹果等经济作物。
1952 年,按照自愿互利原则,全村成立 12个互助组,改善个体生产劳动力不足的现状。任瑞斌、任瑞德、任全相、任瑞明、任瑞武、任全利、亓德全、刘相忠、何坤山等曾任组长,推广新式种田法,粮食增产增收。有的互助组添置农具和牲畜,积累少量公有财产。
1982 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该村发挥土地优势,精耕细作,彻底解决村民温饱问题。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从传统农耕生产向优质林果业转型。1982 年,开始种植红富士苹果,当年种植面积达到 600 余亩。至 2010 年又达到千余亩,盛产年份总产量达到 500 万斤。省内外客商前来收购,果品销往全国各地。该村苹果个头大、标光好、口感香甜多汁,每斤价格比周围村庄的苹果高 0.5~1 元。2011 年后,老旧果园相继更新换代 300 亩,以新红富士 2001、昌阳红等新优质果树品种为主。截至 2021 年,每户年增收 2000元以上。
副 业
该村麻绳手工业始于建村,全村有三分之一的村民参与此项手工业,用棉花秆的皮搓成绳子,卖到外乡换钱。该村麻绳生意十分红火,一度卖到临朐县九山镇等地。部分村民有做豆腐、卖饼等流动小生意。
1968 年,大队成立石匠队,何兴山、申纪祥任队长,成员有刘永全、何松山、何德武、刘纪水等 30 余人。常年在周边乡镇、农村修墙盖房,为村集体增收。1977 年后,大队发展部分副业生产,以蒸馒头、烙大饼为主,社员挑着去邻近乡镇叫卖。
社会民生
教 育
1944 年前,教育以私塾为主,私塾先生有陈明绪、江伯敬、王光亮、杨本来。
小学教育 1949 年,前、后绳庄各建小学 1所,设 1—5 年级。翟元贞、申纪德先后任前绳庄小学校长,历任教师有孙兴爱、何恒山、徐德文等。王光亮、任清江、任志增、任志合先后任后绳庄村小学校长,历任教师有任清江、任志增、任祥东、任志金、任瑞功等人。2001 年,教育布局调整,前、后绳庄 2 所小学合并到柴家庄小学(东里镇第四小学)。
初中教育 1978 年,后绳庄村建绳庄联中,联中属乡教育组管辖。校长是任清江,教师有任清江、任志增、任志金、姚守福,2 个班,学生60 人左右。1981 年,绳庄联中撤并到柴家庄联中。
成人教育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按照“闲时多学,忙时少学,大忙放学,忙后复课”的原则,开展扫盲教学。春耕和送粪时学“春耕”“送粪”,庄稼有红蜘蛛病害时学“红蜘蛛”,耕地时学“耕地”。白天劳动间隙,学员们在田间地头学,晚上集中起来复习,逐步学会土地、农活和各种农具的名字。参加学习的 121 名青年,有 23 个能当记账员,96 人能记自己的工账。1983 年春,使用县教育局编写的 《扫盲识字》 课本,村民反映生动、顺口、易学、易记。比如,其中有:
山东省,沂源县,
风光秀丽山连山。
悦庄石桥紧相连,
张黄徐鲁在西南。
……
1987 年,该村完成扫盲任务。2000 年以后,开展村民法制教育和农业技术技能培训。
1977 年恢复高考以来,先后有 10 人考入各类大中专院校,其中 4 人获得硕士学位、2 人获得博士学位。任祥荣,后绳庄村人,1983 年考入山东师范大学,是该村第一个大学生。
医疗卫生
新中国成立前,任瑞秀开中药铺,为原前、后绳庄村民服务。1971—1978 年,任瑞秀、刘汉发、任志远、何德文、申桂美、任志举、任志田、刘相英先后为绳庄村“赤脚医生”。1978—1999年,任志祥、任志田、姚守玉、任志意、何德臣先后担任村医。2000—2020 年,村医是何德臣、任志祥、任祥俊。2017 年,建 3 处标准化卫生室。2021 年,政府出资将 3 处卫生室合并,建绳庄村中心卫生室,何德臣任负责人,任志祥、任祥俊为村医。
20 世纪 80 年代前,王尊香为村里产妇接生。
文 化
1966 年,陈德安、何同全自发组建庄户剧团。凭借对戏曲的热爱,庄户剧团成员在一起交流戏曲演唱经验,精神劲十足。大家抱着宁可少吃饭、少穿新衣也要唱好戏的朴素想法,集资置办乐器、服装、道具。演出的经典剧目有现代京剧 《红灯记》《奇袭白虎团》 等。
2000 年后,相继建设 3 处文化广场,面积1000 平方米,配置健身器材 30 套,成为村民休闲打卡地。老人们在亭子下面聊天、下棋、锻炼身体,孩子们在此嬉戏,妇女们跳广场舞。文明新风点亮美丽乡村,健康文化生活惠及普通百姓。
水 利
该村属海拔较高的村庄,缺水严重,农业生产受制约,天旱年份收成少。1966 年,按照东里公社“一年动工,两年受益”的批复意见,在陈家沟地段修建水库。前、后绳庄村民,在没有现代化机械设备的年代,仅靠 头、铁锨等简陋工具,昼夜奋战,用工 1 万多个,于 1967 年建成库容量 2000 立方米的陈家沟水库,基本解决该村农业生产和人畜用水问题。
2004 年,中共淄博市纪委帮扶前绳庄村,钻出 220 米深井 1 眼,出水量 22 立方米/小时,配套水利设施,铺设主管道 3000 余米、田间管道6000 余米,形成土地灌溉网格,从根本上解决生产生活用水。
2012 年,县水利局在前绳庄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覆盖面积 570 亩。
美丽乡村建设
2003 年始,中共淄博市纪委对前绳庄村实施扶贫,帮助硬化柴黑路 3000 米。2016—2019年,硬化前、后绳庄道路 9000 余米,“户户通”工程全部完成。2015 年,配备保洁员 5 名,设垃圾存放点 8 处、垃圾桶 80 个;完成旱厕改造 120户。2020 年,全村安装路灯 50 盏,安装监控 20处,山村夜晚亮起来。拓展村中绿化空间,绿化沿河路 1500 米,修建花池 6 个。同年,粉刷1000 平方米墙壁,建法律、文化街各 1 条,绘制文化墙 100 平方米,乡村变得整洁美丽。
公益民生
2018 年,响应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完成 18户危房改造及修缮工程,为 6 户村民修建爱心小路,解决 10 户困难户饮水问题。2020 年,该村43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69 人全部实现脱贫。
基层组织
1942 年,后绳庄村任瑞明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发展王尊政、陈明仁、吕成发为中共党员。同年,后绳庄村成立党支部,王尊政任后绳庄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1958 年,前绳庄、后绳庄合为一个大队,王尊全任党支部书记。1962 年,绳庄大队又分为前绳庄、后绳庄 2 个大队,前绳庄大队党支部书记是王尊全,后绳庄大队党支部书记是任瑞兴。
1988 年,该村党支部被中共沂源县委评为“先进党支部”。
2021 年 7 月,侯成智、任志忠、任瑞学、王德山、张文会获“光荣在党 50 年”纪念章。
2022 年 7 月,全村共有中共党员 52 名。
村庄古迹
绳庄古井
明天顺年间 (1457—1464) 建村时修建此井。井深 6 米,井台用一块长 2 米、宽 1.55 米的整石凿孔而成,井水清澈、甘甜。数百年来,村民依靠井水生活,井绳子将井口磨成 14 条沟,其中 4 条沟痕较深。1988 年,全村用上自来水后,用此井水者逐渐减少,古井被完整保护。
吕洞宾庙
吕洞宾庙位于村南山顶。据传,吕洞宾得道成仙之前路经绳庄,看此地山清水秀,具有灵气,曾在此修炼数载,因此而得名。洞内石炕等设施一度保持完好,“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拆除。
村庄旧事
回民警卫连绳庄遭遇战
1938 年 10 月,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四支队驻沂水王庄后,派在民运部工作的回民李敬渔到东里店,在柳枝峪、辛庄、家庄等村组建 30 余人的回民武装“沂蒙回民支队”。之后,又动员沂水崖庄、上流庄 40 余名回民加入该支队,使支队总人数达到 70 人。后经山东纵队总指挥张经武批准,正式命名为“回民连”。11 月,回民连整编,麻俊任连长,李敬渔任指导员。
1939 年 2 月,回民连被编为山东纵队司令部直属警卫连。山东纵队兵工一厂建立后,回民警连奉命到织女洞警卫兵工厂。
6 月,日军大“扫荡”。7 日,日军轰炸东里店。8 日,山东纵队主力转到外线作战的同时,命令回民警卫连掩护兵工厂人员埋藏机器,避开锋芒转移。东路由政委杨兴忠带队向沂山一带转移,南路由厂长孙世铭带领向柳枝峪方向转移。9日早,杨兴忠政委带领的东队行至绳庄村前时,尖刀班被 1000 多名“扫荡”的日军包围,杨兴忠命令全体人员迅速抢占黑虎山制高点,并率先带领 20 余名战士向山顶突围。日军使用迫击炮狂轰滥炸,轻重机枪完全封锁了上山的道路。
6 月 10 日 (农历四月二十三) 早 8 点左右,警卫连到达绳庄与一股敌人相遇,随即展开激烈的战斗。战士丁连营刺死 9 个日军后,被敌人连刺数十刀壮烈牺牲。二排排长丁忠树、战士丁忠阳、赵厚清 3 人,均被敌人砍成数块,又用火烧。同时,警卫连也打死不少敌人。随后,敌人架起3 挺机枪向山坡上的警卫连扫射。警卫连用手榴弹、步枪顽强抵抗,边打边撤。战士刘彦法将自己的手榴弹扔光后,被敌人活活勒死。指导员郑香山两腿被打断后,手握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丁忠琦、丁忠亮等 4 名战士负伤,直到中午才退了下来。
回民警卫连与日军的遭遇战结束,日军点燃了 200 多间房屋。躲在山上的群众顾不得救火,抢救警卫连的战士,但他们已全部壮烈牺牲。
于学忠在绳庄
1941 年秋天,国民党军鲁苏战区总司令于学忠带一个警卫营驻绳庄一带,一个连驻瓜峪,一个连驻柴家庄、北三庄、吴家北峪,一个连驻绳庄。
92 岁的亓德全说:“于学忠是秋天掐谷子时来的俺庄,手和胳膊受了些小轻伤。他总戴个毡帽,打扮得和庄户人一个样。他走到哪里,都有24 个便衣警卫跟着,腰里别着双匣枪。当时,只知他是个大官,没有人寻思他是司令。他没架子,不扰民,也不多话,很喜欢小孩。我卖给他梨,公买公卖。有空时,他到打谷场学着给户家扬场,跟着老百姓到坡里帮着干活。年初一,去了北老峪,初二回来。村里有送家堂的、有演杂耍的,他带着人出来观看。二月走了。”
任瑞新说:“俺爷爷叫任振俭,他经常和我说,于学忠就住在俺家一溜北屋的最东边一间。老房子已经翻盖了,只剩下院墙和他当年做饭的伙房。挖地基时,挖出一把缠着铜线的刺刀,大家判断可能是无线电台的地线……司令住的院子院墙,只剩大门口的南墙。”
任瑞新又说:“于学忠住的院子,在深巷的里头,护兵只要把住巷口,外人根本进不去。若有紧急情况,可出大门进到西山。”
原绳庄小学校长申纪德介绍说:“于学忠平时很喜欢到街头上与老百姓拉呱。一次,说起鬼子侵略中国,村里任振×大骂于学忠白扒国家干饭,叫他守青岛,来了鬼子,吓得跑到安徽躲起来了。于学忠听了,也不生气,拉着慢腔说:‘你见过吗?’任说:‘我没见,谁都知道!’于学忠说:‘耳听是虚啊,我看不大像。’哈哈几声,这件事就过去了。直到于学忠走了,警卫连的人才告诉村里,那庄户老头就是于学忠。于学忠在村里住了半年,走后,老的少的没有一个人说他孬的。”
于学忠走后,114 师师长黄德兴随后率警卫连入驻。日军侦知于学忠住在绳庄,集结兵力从博沂公路黑崖段偷袭绳庄。黄师长指挥部队在牛家山和北崮山之间架起 11 挺机枪阻击,强大的火力居高临下压敌于东崖沟,日军死伤几十人撤退。黄师长随后带领部队转至苇子峪。
支前民工
1947 年 5 月,孟良崮战役打响,在大泉区委组织下,任全明、任全青、任全秋、亓德全、任瑞才、任瑞斌、任全礼、任全开、任瑞增、何俊山、刘纪东、徐永贵、何太利踊跃支前,为部队运送粮食、服装、军鞋、弹药等物资。
东北垦荒团
1955 年 7 月,团中央发出组织青年参加边疆建设的动员通知,在东里乡政府的发动、领导下,任全相、任全斌、任全美等人踊跃报名参加,到黑龙江省萝北县开荒种地,投身到垦荒事业中,为新中国的农业生产及边疆建设发展作出贡献。
吃食堂
1958 年,该村设 4 个食堂,分别设在任志学、任全斌、任瑞雪、何太成家。社员们收工后,到集体食堂排队打饭,每家吃饭自带桌子、凳子和碗筷,食堂管理员按户按人安排饭菜。各家围坐在自家小饭桌吃饭,人口少的也有两三家围坐在一起的。中午小米饭、玉米馍、白薯面包子、蒸白薯等轮换吃,早晚玉米粥、老咸菜。
村庄地块名
东岭、庙子、北大洼、十亩地、五亩地、前圈、长溜子地、南崖头、麻峪、酸枣子峪、大桥北、火石碴、西南峪、灰泉子峪、葫芦坪、东荒、山后、麻峪洼子、付家林、包袱地、螃蟹沟、转山子、太平安、苇场、大核桃峪、小核桃峪、石头坡、南坡、黄泉峪。
大事记
1942 年 后绳庄村成立党支部。
1949 年 前绳庄、后绳庄村各建 1—5 年级小学 1 所。
1952 年 全村成立 12 个互助组。
1958 年 前、后绳庄合为一个大队。
1962 年 分为前、后绳庄两个大队。
1966 年 始建后绳庄村陈家沟水库。
1966 年 组建庄户剧团。
1972 年 后绳庄村瓦厂建成并投入生产。
1977 年 发展副业生产,以蒸馒头、烙大饼为主。
1978 年 后绳庄村建绳庄联中,属乡教育组管辖。
1980 年 全村通电。
1981 年 绳庄联中撤并到柴家庄联中。
1982 年 完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2 年 种植红富士苹果,种植面积达到600 余亩。
1987 年 完成扫盲任务。
1989 年 “中德合作粮援”项目落户前、后绳庄,钻深井、铺管道、建蓄水池等自来水工程顺利完成并投入使用。
1989 年 前绳庄村长 104 米、宽 18 米的蓄水池竣工,覆盖灌溉农田 400 多亩。
1991 年 完成前绳庄村主道拓宽取直、以河代坝工程。
1993 年 完成后绳庄村通往张家坡镇西瓜峪村的老路改道。
2000 年 开展村民法制教育和农业技术技能培训。
2000 年 建设 3 处文化广场,面积 1000 平方米,配置健身器材。
2001 年 前、后绳庄 2 所小学合并到柴家庄小学。
2003 年 硬化通往柴家庄村道路 3000 余米。
2004 年 前绳庄村钻 220 米深井 1 眼,铺设管道 6000 余米,建蓄水池 1 座,从根本上解决生产生活用水。
2011 年 老旧果园相继更新 300 亩,以新红富士 2001、昌阳红等新优质果树品种。
2016 年硬化前、后绳庄村户户通道路,
2019 年完工。
2018 年 完成 18 户危房改造修缮工程。
2020 年 安装路灯 50 盏、监控 20 处。
2020 年 行政村规模调整,前绳庄、后绳庄两村合并为绳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