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县城到往西到崔庄,5公里河岸高规格规划建设的景观带,很美,河道从崔庄大桥(崔庄也有姓万的,这座桥当地人叫“万桥”,在古代可能是万姓人家捐建了这座桥)以东,河道全部开挖为80米左右的宽度,两岸宽宽的护坡,万桥以西尚未整治,水面仅有几米宽,桥两边形成鲜明的对比, 能明显看出,太康县还是把新过河当成涡河正源用心打造的。
过万桥,顺着S211向着西北直奔高贤乡——恒大老总许家印的家乡,许家印在太康县城捐建了“家印高中”,在高贤乡捐建了“家印中学”,当地人以太康出了个许家印而骄傲。。
一路艳阳高照,有点热出汗,脱件衣服,走走停停,好在路面平整,速度还能保持在15公里/小时左右。到了高贤乡前面的漳西村,查看高德离涡河越来越远,决定放弃高贤乡,提前从漳西小学折向西沿Y001(乡道)向着涡河边的芝麻洼行进。很可惜,这样的决定错过了很近的高贤乡聚台岗村——许家印老家,一个涡河边养育了全国首富的村庄。 又走了5、6公里又到涡河边,河上的桥叫吴庄桥,这里的涡河之上,也是一桥一闸的设施。





这里的河宽虽然也有60米,但水深不过一米左右,许多地方露出了滩涂,水量很小,几乎看不到流动。这一段河边的很多,路上问路,路人竟问我:你是钓鱼的吗?我连忙摇摇头。
看过涡河又折回来,沿着岸的水泥路面顺河骑行,但是骑行了最多400米,路就到了尽头,再走就是土路了。无奈又返回过桥往西南方向的太康县芝麻洼乡骑行。






十几公里的路程笔者过了三次新涡河。太康下游,在涡河上每县建桥建闸,太康上游,几乎每个乡镇都在涡河上建桥建闸了,经过截留争夺有限的水资源,涡河入口处的淮河段不搁浅船只,就不正常了。但愿“引江济淮”工程能改善下游的通航条件。
离开芝麻洼,过涡河就进入杞县境了,往北骑行至管庄乡上了S326,折往西骑行不到10公里,至通许县玉皇庙镇南娄洼村,哈哈,又到涡河边了。




南娄洼看过桥,折回转向北继续沿S326骑行,过玉皇庙镇和通许县练城乡大约20公里终于到了通许县,夜晚住在县城西五里铺。目的是明天骑行孙营乡,距离近一些。通许县孙营乡、祥符区西姜寨乡两个涡河岸边的乡,是我明天必须要到的地方。
我的行走轨迹就是以涡河为轴线,做摆动行进,因此骑行里程比导航里程要大得多。今天全天从上午10:00到下午6:40,全天骑行8个半小时,骑行里程80多公里,4次到涡河边,很累。
晚上在清真饭店吃了一碗羊杂汤泡馍,一盘素菜,一小瓶酒。



D5(4月7日,多云):骑行约75公里。
不觉已经骑行4天,为了赶进度,不再进通许县城转悠。早上起来,沿G240直奔孙营乡,目的是看看孙营乡近处的涡河。出城西行不远,就经过一涡河桥,停车拍照。




顺着通许城西的涡河往东北走,沿途涡河河道都干涸了。顺着河东岸推车行走,岸边道路已硬化,但是路两边正在砍伐杨树。得以近距离观察涡河河道。








过了孙营乡,不远处就是半截楼村的涡河。该处河段正在整治,经测量,河道底宽20米,口宽30米,两岸大概有30米的绿化带。





继续向西骑行,目标是西姜寨乡。不觉意间发现偏离了河道,多骑出了二三公里,赶紧向北拐弯,直奔河边。很快来到涡河边,河边遇到一个高高干瘦的老头,在采收蒜苔,抬头看到我,问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回答后他很不理解,说了一句:你很有钱!我赶忙否认,他摇头笑了笑。之后我们又谈了今年蒜苔的收成和价格,他说今年蒜苔收购价仅有一元多,不算高。
我赶紧到河边拍照,之后老头又主动打招呼,建议我往北走去朱仙镇,并强调说没有多少里地,意思是不远。我说要去西姜寨,他手一指,顺着水渠一直往西就到了。

















从高德地图上看,涡河和南北走向的开港大道,在西姜寨乡附近必然有个交叉点,我一边骑行一边注意搜寻,大道两边是宽宽的树林,越过了西姜寨乡,一直到白庄都没看见桥或者涵,再查看地图,所谓的路河交叉点早已过去了,但涡河前面还要从白庄村穿过,到了白庄村左拐进入村里,大约一公里左右终于到河边,一看不敢相信,这是涡河吗?就是一条很小的臭水沟,沟里布满了垃圾。
正在踌躇间,一位大约70多岁的老人走了过来,我赶紧问他这是不是涡河,他说不是,这是白玉沟。我说我是按照地图,从涡河下游一直走过来的,他说涡河在3公里外的郭厂村。我按照老人家的指引,继续向前骑行至砦刘中心小学转向南行,中途向路人问路,他听说我寻找涡头,就主动说带我去郭厂。在他的带领下,不大一会就来到郭厂村。一问,得知涡河在郭厂村村南大约800米处。到了郭厂小学,又问了学校对门的人,一位中年人很肯定得说,村口的河道才是涡河的源头。




不知怎么的,看到郭厂村的欢迎标牌,联想到几天骑行追寻的涡河源头就要到了,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激动。早把疲劳、饥渴忘得一干二净。
到了一座小桥,看到两边的河道,真的不敢相信,这里曾是孕育几百里涛涛涡河的源头!看到有个骑电动车的老年人,再次向他求证,这是涡河吗?他十分肯定地说,是,这里和你们那里的涡河不一样吧!我不再说话,内心是复杂的,我期望的母亲河之源,至少应该有水吧,哪怕一点点,心里真有些不甘。古老的涡河,一如我老去的母亲,已经没有甘甜的乳汁了!





我顺着河床往西北方向走,希望找到涡河的尽头。在河边我遇到两位割草的大娘,两位大娘都是郭厂村的人,一位七十多岁,一位六十多岁,她们从小在涡河边长大。和她们聊起了涡河,年纪大点的说,很早以前河里常年有水,现在只是下大雨之后河里才有水,最多有半槽水,从来没有满过。问她们河的尽头在哪,她俩说在郭厂西北4里地的王庄。
于是我就顺着河边的树林小路走,走了没多远就没有路了,看见不远处的田间有采摘蒜苔的大爷,忙上前打听通往过河尽头的路,按照大爷的指示,我顺着田间小路,一路走到涡河源头。





站在梦想多年的涡河源头,心里百感交集。800里涡河,起于这里一个不起眼小沟,一路不拒涓流,终成浩荡之势,越州过县,最终投入千里长淮的怀抱。开封市区海拔76米,郭厂海拔72米,怀远县涡河入淮口海拔仅有17米。正是55米落差,使得涡河水从源头义无反顾地向东流去,不舍昼夜......
五天421.04公里的骑行(行者软件经常停止记录,所以实际骑行远远超过这个距离),终于得到了答案和结果。回顾这五天,我虽然不得已有时候沿公路骑行,但始终没有离开母亲河太远。五天里,我先后21次到涡河边(含太康老涡河和白庄白玉沟各一次),瞻仰母亲河的容颜,感受她永不停歇的脉搏。只是路过西姜寨乡大律王村的时候,没能去看看涡河二源的交汇点,实在遗憾。从大律王向上,涡河源头分两支,一支的源头在郭厂,另一支的源头在开封市西杏花营农场与赵坟附近。
其实我一直顺着涡河的上游右源骑行的,到了白庄,因为当地老人说是“白玉沟”,我才放弃改走郭厂的。不然的话,我会一直走到开封市西郊的杏花营农场,现在看,最后的选择是对的。



涡河的尽头是一座节制闸,通过闸门与西干渠相通。距西干渠不足百米,贾鲁河已映入眼帘。贾鲁河与涡河有过两次相通,一处是在朱仙镇的西杨村附近,一处就是郭厂西北的西干渠。
离涡河源头最近的刘庄,村民正在田里采收蒜苔,我让一位30多岁的妹子给我照了相并留下了联系方式,以便今后请教她涡河情况。



涡河的尽头是一座节制闸,通过闸门与西干渠相通。距西干渠不足百米,贾鲁河已映入眼帘。贾鲁河与涡河有过两次相通,一处是在朱仙镇的西杨村附近,一处就是郭厂西北的西干渠。
离涡河源头最近的刘庄,村民正在田里采收蒜苔,我让一位30多岁的妹子给我照了相并留下了联系方式,以便今后请教她涡河情况。



通过询问当地人和查找网上资料,涡河二源,郭厂的源头(左源)和赵坟(右源)的源头,郭厂早于赵坟(或者称杏花营),实际上涡河右源现在已经不连贯了(就像白庄的白玉沟,河宽仅有2米左右,完全不像河道)。再者,经询问西姜寨乡白庄、砦刘等数名当地人,他们对涡河右源不认可,十分肯定那是“白玉沟”,真正的涡河源头就在郭厂村。类似的情况在芝麻洼也出现过。

芝麻洼处的三条涡河(其中一条又叫“尉扶河”)
近20年来,涡河下游来水量严重不足,以安徽怀远县龙亢镇的河段为例,上世纪八十年代涡河汛期(每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水面宽度超过300米,旱季河面宽度也有100多米。现在汛期仅有200多米,枯水期河面不足百米。
根据笔者观察,造成涡河中下游水量不足的原因,一是上游降雨减少,河道断流;二是中上游建闸蓄水,沿涡各地争夺水源,鹿邑以下,各县都建有拦河闸,鹿邑以上,几乎各乡镇都建有拦河闸;三是进入沿涡河修建了多条干渠(如辛鹿运河、西干渠等)分流了上游来水,很大程度地替代了临近河道的作用,有些涡河河段年久失修,出现了淤塞和断流,失去了基本的排灌功能。
通过目测,鹿邑玄武镇以下涡河具备通航条件,可实际上,现在仅在怀远到一直在通航,鹿邑到亳州段没看到运输船只。
可喜的是,笔者也看到不少河段正在整治,比如太康、通许两县河段正在整治施工,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古老的涡河会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离开郭厂已经下午6点多,在西干渠堤坝上骑行不远,车轮前胎漏气,换好了备胎,可打气筒第一次用就坏了,打了一半气,气得我狠狠把不争气的气筒扔进西干渠里。 无奈骑骑推推到一个村庄,借了打气筒才将车胎打足气继续上路,骑到开封城里住下已经9点多。路上,有40多分钟是夜路,因为没带电筒,多少有安全上的担心,但为了尽快回家上班,不得已打破了不夜骑的规矩。


欢迎沿涡河的网友交流并提宝贵意见。本帖又进行了充实,不敢说言人所未言,但务去成句浮词,保证都是干货,供诸君茶余饭后娱目尔。
谢谢老师指点!
哦,小弟少见多怪了。本以为道教圣地,还是政治色彩淡一些好。
谢谢指点!
谢谢捧场!
美丽的龙亢古镇,是笔者的家乡,巨人集团老总史玉柱也出生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