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织金关于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后顾之忧工作机制的号召,织金县双堰街道高度重视,以强烈的责任担当主动作为,力求让这一机制在辖区内全面落地生根,结出累累硕果。针对辖区内外出务工人员,该街道开展了细致入微的摸底排查工作。工作人员深入每一个村(社区),挨家挨户进行走访登记,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力求做到对每一位外出务工人员的信息都了如指掌,真正实现底数清、情况明。而在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顾虑方面,双堰街道更是妙招频出,全方位为他们排忧解难,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关心关爱不足、户外活动安全隐患以及家中老人无人照料引发的担忧等问题。

工作机制关心:一是由各村(社区)联系领导勇挑重担,牵头负责。根据精心建立的未成年人花名册,对不同情况的未成年人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管理。尤其是针对留守儿童,严格落实定期走访联系制度,工作人员在规定的时间节点,深入到留守儿童家中,与孩子们亲切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仔细检查生活环境,切实消除各类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用实际行动为留守儿童撑起一把“安全伞”。二是积极联动公安、文广、市场监管、消防等多个部门,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针对辖区内的网吧、KTV、娱乐场所、超市等重点场所,每周开展2次以上的联合执法行动。各部门各司其职,用协同作战的方式,有力地净化辖区的社会环境,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安全的成长空间。三是对街道刑满释放、社戒社康、“六失一偏”人员(投资失败、生活失意、关系失和、心理失衡、精神失常、年少失管、性格偏执)等重点人群定期开展走访关爱、普法讲法、心理疏导等工作,重点关注常规管理对象和高风险管控对象日常行为,掌握其基本情况,切实落实好管控措施,有效减少重点人群对未成年人实施侵害风险。

“校社联动”关爱:一是发挥中心校主导作用。大力推进学校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平台建设,健全完善校园内部工作人员背景审查和资质审核工作制度。不仅如此,中心校还积极指导辖区各学校将防性侵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专门安排教师授课,让学生们从小就了解如何保护自己。同时充分利用线上“家长群”,将其打造成为开展日常法治安全教育的前沿阵地,定期推送法治教育知识,分享安全防范案例,加强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目前,中心校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达1万人次以上。二是积极营造“和谐社风”。积极动员党员干部、志愿者、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开展走访关爱特殊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社会关爱。三是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工作。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重点宣传内容。通过学校法制副校长宣讲、设置法律咨询点、发放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向留守儿童普及法律知识,引导他们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社邻联合”关怀: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家中老人行动不便、自我照护能力弱等问题,该街道建立了详细的台账进行管理。对高龄、失能、独居留守老人,实行“月联系、季探访”制度,通过探访、电话、微信等方式与老人保持联系,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同时,积极发动街坊邻居对外出务工人员家中的老人予以关心照顾,形成良好的邻里互助氛围。一旦邻居发现老人有任何异常情况,能够第一时间与外出务工人员沟通联系,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真正为外出务工人员解决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安心在外打拼。
通讯员: 余娟 魏良会 陈玉萍

总监制:潘应琴
监 制:汪定芬
编 审:杨忆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