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从何而来?
关于闵行的“行”,不是本地人,初次读的话,往往会读岔,把它读成xíng,行走的行,其实作为地名,它的正确读音应该为háng,行业的行。
要捋清闵行的前世今生,必须要从上海县说起。
很多生活在上海的人,哪怕是本地的90后们,对“上海县”其实是很陌生的,有的甚至都没有听说过。上海不是个“市”吗,怎么还有“县”?
其实,上海县作为一个行政建置名词,从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正式亮相,存在了整整700年,只是在30年前才退出历史舞台。1992年9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上海县与原闵行区“撤二建一”,成立新的闵行区,于是“上海县”便成为了历史,而以“310221”开头的身份证序列号就此结束。
自从出现了上海县行政建置后,其700年的成长、发展史,非常丰富复杂、奇异多变。
要说上海县高光时刻,一言以蔽之:它是上海“建置之本”。“先有上海县,再有上海市”,直到1927年7月7日之前,“上海县”可以说就是上海的全部。而曾经的闵行,长久以来只是当年上海县下辖的一个地方。虽然“闵行”的历史也很悠久,但在行政上,却始终被“上海县”所管辖。
“滬”这一古老渔具的名称,最终演变为上海的简称。
上海县当然不是一夜之间变为县的,自然有个成长的过程。历朝历代对立县都比较严格,且依据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户籍数量、军事作用等标准划分等级。元代时期,县分上中下三等。
上海地区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上溯到距今数千年前的夏商周。春秋时,吴王寿梦在今松江西部设名为“华亭”的村镇。西晋后,这里出现了最早的筑城:“沪渎垒”,又名“芦子城”。而后来上海简称为“沪”,则同当时渔民的捕鱼工具“扈”有关。捕鱼时将扈插入水中,鱼随潮水进扈内,潮退时鱼就被扈拦住了。这种捕鱼方法曾在上海地区广泛使用,因此这一带地方也叫“扈渎”或“沪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