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可以  搜索引擎  企业  page  个数  百度  使用  音视频  选择  父亲 

上海连续十年位居榜首,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能力指数发布

   日期:2025-02-25     移动:http://ww.kub2b.com/mobile/quote/13985.html

图片

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在长江经济带110座城市的协同发展能力中,上海连续十年位居榜首,龙头作用显著。

12月12日,华东师范大学发布的“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24)”(下称“报告”)表明,协同发展能力前十强城市依次为:上海、杭州、南京、成都、武汉、苏州、重庆、无锡、合肥、宁波。其中,宁波因各方面表现发展均衡,再次重新回归十强。

该指数自2015年起每年对外发布,今年是第10次对外发布。今年的指数在之前九年研究报告的基础上,考虑了新质生产力及传统文化传承维度,系统构建了由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交流服务、生态支撑四大领域18个核心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

今年最为值得关注的是,作为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数字经济已成为支撑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新引擎,是地方政府和企业重点关注和布局的产业,更是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法宝。为此,长江指数研制团队将“数字经济核心企业比重”列入2024年评价指标体系。

指数研制首席专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在解读报告时表示,相较于去年,角逐激烈的TOP10中,重庆因其在科创领域的优秀表现上升1位;南通因其对外交流服务表现突出一跃挺进TOP20,排名15,较去年上升6位;芜湖、常德均因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卓越表现进步显著,分别上升13位和44位,其中常德还入围了2024数字经济百强市。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稳步上升,城市体系橄榄型结构不断优化。”曾刚表示。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能力排行榜(2024)

图片

根据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24),110座地级及以上城市呈现出6等级橄榄型结构特征,分别为龙头城市(上海),高级区域中心城市(杭州等10座城市),一般区域中心城市(常州等44座城市),区域重要城市(滁州等35座城市),地方重要城市(孝感等14座城市),地方一般城市(昭通等6座城市)。同时,2024年城市综合协同能力得分平均值为15.87分,较2023年的15.33提高了3.52%。2024年综合协同能力12分以上城市由2023年的65座增至75座,达到110座城市总数的68.18%,相比于2023年增长13.33%。

不过,对标世界一流水平,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仍存在两大挑战。报告认为,一是生态协同能力增强,但短板依然明显;二是城市子群沿海内陆分异依旧显著。

报告表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协同动能形成缓慢,从前述四大领域排名前10城市的平均得分看,经济54.45分,科创38.40分,交服62.57分,而生态仅为17.73分。从四大领域的相关关系来看,长江经济带经济、科创、交服呈现出高度正相关,其两两相关系数均大于0.85。

生态支撑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系数,表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随着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生态环境改善对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交流服务等领域的积极影响不断增强。然而,如何通过科技创新,进一步优化城市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仍是未来需要完成的艰巨任务。

针对区域协同发展的现实瓶颈与短板问题,曾刚从生态保护、打造跨区域创新共同体、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发掘长江历史文化五个方面提出行动建议。

其中,发挥创新中心城市创新策源功能,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跨区域深度融合,能够为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提供强劲新动能,曾刚建议,打造跨区域创新共同体,一要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制定并启动海外创新合作伙伴计划;二要遵循政府引导、社会主导原则,扩大产业创新基金规模,提升跨界创新合作专业服务水平;三要完善跨域政产学研用金一体化机制,强化创新飞地合作。

本文地址:http://ww.kub2b.com/quote/13985.html     企库往 http://ww.kub2b.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