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只要不是早几年的古董手机那就肯定支持北斗定位。目前高通、麒麟、联发科等等手机芯片产商的SOC芯片已经集成了北斗、GPS、格洛纳斯、伽利略等导航卫星信号的接收。
按照手机每2年一换新的频率,现在每个人在用的手机基本已经在使用北斗卫星定位了,确切来说使用的是北斗、GPS、格洛纳斯、伽利略等的融合定位信号。但iPhone手机是个例外,因为A系列芯片目前并没有支持北斗。
导航卫星有点像广播发射台,它会不间断地向地面广播信息,这些信息包括了传送时间信息、精确的轨道信息(星历)、以及同一星座中其他卫星的健康参数和轨道信息。接收终端通过信号接收时间来确定和导航卫星的距离(时间*光速),三颗卫星通过三角定位的方式就可以确定用户所在的位置,包括了经度、维度、高度。
三颗卫星三角定位的方式来确定用户所在的位置其实并不太准确,因为光速是传播的速度是2999792458m/s,别说是一秒,就是以微秒来计算都会产生巨大的误差。所以需要第4颗卫星来纠正时间差,可以想象为什么导航卫星要使用非常多的卫星组成的星座来进行定位,因为要确保地球上任意一点的上空都有4颗以上的导航卫星。
导航地图软件之所以能够知道用户的移动方向和速度,就是因为卫星定位的点位发生了变化。比如下图的A点到B点的变化就可以确定一个方向,而A点到B的距离除了时间就可以得到移动速度。导航地图软件就是根据一段距离的采样来确定移动方向和速度的。
实际上基站定位也是同样的道理,移动中的手机不开卫星定位似乎很难确定位置,但基站一样可以使用三角定位来确定移动中的手机位置。因为每个基站的授时和定位需要通过导航卫星,这样每一个基站的坐标就已经是固定了,三角定位之后就可以确定手机的位置。
手机信号会在手机的任务栏显示是哪个运营商提供的服务,但卫星定位并不会,卫星定位模块只会静默的在手机里接收卫星的广播信号,然后在后台静默的处理这些信号,再将这些信号通过接口的形式告诉手机和导航软件。
上面有一个图是手机位置信息窗口,里面有一句话“支持多种卫星定位系统,包括GPS、北斗、GLONASS、Galileo”这就表示我们的手机肯定是支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当然我们也可以在手机产商的官网上查询手机的参数来确定手机是否支持北斗。
其实还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来确定手机是否支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先打开手机的位置服务功能,然后下载北斗伴”、“GPS状态”、“GPS TEST”、“Cellular-Z”等卫星信号测试软件,在空旷的地方打开测试软件,这时就能搜索到我们上空手机可以用的导航卫星,包括了卫星的方位角、高度角、SVID、信噪比等等。如果有“北斗”字样或者中国标识,那么手机肯定支持北斗。
不管是北斗,还是GPS、格洛纳斯、伽利略等卫星导航系统对于民用领域定位、授时等都是免费使用,并不会在普通用户使用过程中收费。当然导航卫星也会有一些收费的项目,比如短报文服务(可以理解为短信)。
至于SOC上的接收模块其实用户也付了费用,这个手机的芯片产商已经替我们交了,因为卫星导航模块需要基础到手机的SOC芯片上,肯定会产生授权费用。只不过这笔费用在我们买手机的时候已经转嫁整体打包给了手机。
总结一下就是平常我们通过高德地图、百度地图、腾讯地图等等这类的地图软件来调用北斗的导航数据是不会产生任何的费用,其他卫星导航也不收费。收费的仅仅只是某些小众地图APP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