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消息,近期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在答记者问环节,有记者提问:“近期,欧委会公布了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终裁结果。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中方作出回应:我方已经注意到欧方所发布的公告。中方曾多次表明,欧盟针对中国电动汽车所开展的反补贴调查存在着大量不合理、不合规的地方,这一做法实际上是借着“公平竞争”的名义,却在行“不公平竞争”之实,属于保护主义行径。中方并不认同、也不会接受该裁决结果,并且已经就此事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提起诉讼。中方将持续运用一切必要手段,坚定地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指出:“这一终裁结果缺乏客观性,对中国汽车企业极为不公,协会表示无法认同与接受。此次反补贴调查属于典型的以合规为幌子的贸易保护主义行径。加征关税不但违反了自由贸易、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而且对中欧汽车产业合作以及绿色低碳转型也十分不利。中国汽车产业界坚决支持和拥护中国政府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提起诉讼,以此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近期,中国商务部网站发布公告称,自15日起,对进口白兰地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
商务部于2024年8月29日发布了2024年第35号公告。公告初步认定,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存在倾销情况,这一情况使得国内相关白兰地产业面临实质损害威胁,并且倾销与实质损害威胁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基于此,商务部做出决定,将采用保证金或者保函的形式来实施临时措施。从2024年11月15日开始,进口经营者在进口被调查产品的时候,需要按照公告所确定的各公司的保证金比率,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提供相应的保证金或者保函。
环球网报道,轩尼诗首席执行官称“中国是我们的未来”。轩尼诗姿态颇为低调,这一态度从侧面映照出欧盟面临的困境。
据俄媒消息,不久前,多个行业协会的代表同马克龙展开了会谈。这些代表觉得,中国的反倾销调查并非法律层面的问题,而是属于政治范畴的问题。马克龙予以保证,到时候他将亲自介入以寻求解决办法。
所谓的政治问题是这样的:此前欧盟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开展反补贴调查,随后中国才着手对欧盟白兰地进行反倾销调查。当下,欧盟已经开始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这一举措直接对中欧经贸关系产生了影响。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发布的数据表明,从今年1月到9月期间,在我国汽车出口的对象国家里,俄罗斯居于首位,出口量达到了约85万辆,与第二名墨西哥相比,呈现出断层式的领先优势。
ABNews网站报道称,俄罗斯的一家行业分析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今年1月至9月间,在最受俄罗斯民众喜爱的十大汽车品牌里,有不少中国品牌,像哈弗、奇瑞、吉利、长安、欧萌达、星途以及捷途等。中国品牌之所以在俄罗斯受到欢迎,是因为其进入俄罗斯市场的时间比较长,已经构建起了强大的应对变化的能力。
自2019年起,长城汽车便一直在莫斯科市以南的工厂进行哈弗品牌SUV车型的生产工作。该工厂现阶段的年产能达15万辆。据俄罗斯分析机构“Autostat”的数据表明,在今年的1至9月期间,哈弗品牌汽车于俄罗斯的销量约为13.6万辆,这使其成为俄罗斯市场上最畅销的中国品牌,其市场份额约为13%,已经接近俄罗斯最大汽车制造商伏尔加旗下的拉达品牌。
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乃至其他更多市场取得成功的关键,可以说是“物美价廉”。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俄之间的贸易额达到了2401.1亿美元,同比增长26.3%,这一数据创下了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