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周卓玥
在社交场合中,亲朋好友相聚,喝酒常常成为一种拉近感情的方式。然而,喝酒伤肝这一常识大家都有所耳闻,尤其是过量饮酒,会让肝脏不堪重负。面对这种情况,很多人会把希望寄托在保肝药物上,可这些药物真的能在关键时刻“救场”吗?对此,封面新闻记者采访到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西药剂科琚娜娜,一起深入探讨保肝药物的作用、使用注意事项以及如何科学护肝。
肝脏作为人体内最为重要的解毒器官,承担着代谢酒精的重任。当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进行代谢,最终转化为乙酸排出体外。但如果酒精摄入过量,肝脏就会陷入超负荷工作状态,肝细胞会因此受损,进而可能引发肝炎、等严重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有人在应酬前叮嘱“喝酒前吃点护肝片,对肝脏好”。但这些所谓的“护肝片”真的能减轻酒精对肝脏的损害吗?琚娜娜表示答案是不确定的。“目前市面上的护肝片种类繁杂,成分也各不相同。常见的‘护肝片’成分一般有乙酰半胱氨酸、水飞蓟素、B族维生素等,这些成分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肝脏的代谢和解毒功能,减轻肝脏负担,起到保护作用。”
琚娜娜还提到,护肝药物,通常是指那些被认为可以保护肝脏免受损伤的药物。这些药物通常被用于治疗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肝等肝脏疾病。而医学上常说的保肝药,指的是能够改善受损害的肝细胞代谢、促进肝细胞再生,从而改善肝功能。保肝药按照药理作用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1.抗炎类保肝药:复方甘草酸苷、异甘草酸镁、双环醇;
2.降酶类保肝药:联苯双酯;
3.解毒类保肝药:还原性谷胱甘肽、硫普罗宁;
4.促肝细胞修复类保肝药:多烯磷脂酰胆碱;
5.利胆类保肝药: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
6.促进能量代谢类: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维生素类。
“不过,无论是保肝药物还是‘护肝片’,从作用机制上来说,它们并不会起到预防的作用,需要长期使用才能发挥功效。”琚娜娜解释,市面上有些护肝片的成分并没有科学依据,甚至可能对肝脏造成更大的损害。例如,一些护肝片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过量摄入会导致维生素A中毒,损害肝脏。此外,一些护肝片还可能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引发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