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杳杳寒山道,(https://xueqiu.com/5149251894/292170408)
⚫AI陪伴产品凸显“人格化”,情感属性强。随着大模型在记忆、语音生成、实时回复、多模态等方面能力的持续提升,延伸出对话更人性化、带有性格或情感色彩的AI陪伴类产品,代表性产品如Character AI、Talkie等,均已成功实现商业化,国内也有星野等产品涌现。这类产品相对于知识搜集能力、回答的专业性,更加注重对话交流的“人格化”、情感属性的强化,用户对“幻觉”的包容度更强。目前这类产品的用户市场有待进一步渗透,我们认为泛二次元和乙女玩家或可成为率先突破的核心目标用户。随产品的迭代成熟,用户渗透和商业化可期。
⚫海外:头部产品差异化竞争,商业化进程较快。海外文化环境相对宽松,AI陪伴产品在对话内容上更丰富,互动尺度上相对更自由。Character AI通过赋予IP角色“生命”的延续吸引粉丝群体,社区功能则保证了持续的UGC供给和用户参与的活跃度,使得平台迅速成长为龙头。Talkie通过融合卡牌游戏玩法,在商业化变现上相比同类产品有所创新。单一AI虚拟人物对话功能较难支撑中长期流量增长和商业化,因此海外头部产品发力方向差异化,在娱乐方向通过社区化、游戏化等方式将产品做得“更重度”。
⚫国内:用户规模相对较小,市场仍待现象级产品出现。国内情感陪伴类AI产品在内容尺度的监管上更严格,功能方面多以AI陪伴为切入点,向社区、游戏、效率工具等方向尝试渗透,但目前来看,用户渗透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商业化有待推进。此外,目前大部分产品存在功能同质化且单一的问题,仍需时间探索方向和产品定位。
⚫投资建议:参考Character AI成功通过AI角色将IP人物赋予更鲜活生命力,吸引大量IP粉丝群体,影视公司以及其他手握IP版权的公司有望通过将热门影视作品IP的主要人物打造成AI角色的形式,延长IP的生命周期,并打通新的IP变现渠道。关注:长视频平台及影视公司(根据公司官方公众号,芒果TV已推出AI角色对话功能)、、、、、、、等;动画动漫IP公司上海电影、等;网文公司阅文、、等,以及有能力推出2C AI应用产品的公司、、字节(未上市)、小红书(未上市)等。同时,目前来看竞争日趋激烈,尤其在用户心智培养初期,有较强的市场营销投放需求,有相关经验的营销公司或将受益,关注:、等。
随着AI大模型基座能力的持续提升,应用场景也逐渐丰富,基于AI Chatbot这一最先落地、当前AI领域用户规模最大的应用类型,延伸出对话更个性化、带有性格或情感色彩的AI陪伴类产品,代表性产品如Character AI、Talkie等,均已开始商业化,国内也有星野等产品上线。与传统的聊天机器人相比,这类产品相对于知识搜集能力、回答的专业性和标准化,更加注重对话交流的“人格化”、情感属性的强化,用户对“幻觉”的包容度更强,AI通常被设定为用户的朋友、恋人等与用户有较亲密关系的角色,或游戏主角、小说人物等用户所喜爱的IP角色,以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和娱乐需求。随产品的迭代成熟,用户渗透和商业化可期
2023年,海内外AI陪伴产品迎来增长。以虚拟陪伴为核心功能的娱乐向产品形态形成较早,根据七麦数据和App Store,2017年-2022年,Replika、SimSimi、AI Dungeon、小冰岛、X Eva、Glow等产品陆续推出。随着生成式AI能力的提升,AI技术赋能下,虚拟陪伴产品的“人格化”能力也有一定突破,用户对话的沉浸感和真实感得到大幅提升,帮助这类产品在23年迎来用户增长。2023年,情感陪伴类AI产品不断推出,根据七麦数据和App Store,海外Character AI于23年5月推出App版本,Talkie于23年5月上线,国内则有星野、未伴、筑梦岛等多款产品相继上线,产品设计逐渐完善,功能也日趋丰富。但内容和监管风险也同样存在,23年3月,Replika因为主动向用户发送色情信息,被意大利监管机构禁止使用用户的个人数据。22年上线的Glow于23年4月被举报下架,主要由于情感陪伴定位下,AI在对话时涉及到一些隐私、擦边内容。
产品的定位和商业模式逐渐明确,仍有较大探索空间。小冰于21年和22年上线两款情感陪伴类AI产品,其中X Eva的功能一直在迭代,从和给定的角色进行虚拟社交,到用户自己训练虚拟恋人,再到如今的克隆人功能;而小冰岛则是偏向创世游戏的玩法。MiniMax累计上架三款AI陪伴类产品,分别是Glow(已下架)、Talkie和星野,Talkie主要面向海外消费者,星野主要面向国内用户。目前AI陪伴类产品赛道处于发展早期,仍有较大探索空间,厂商不断迭代产品,探索应用场景和受众人群边界
产品内容及主要功能看,海外内容监管环境较为宽松、多元,AI陪伴产品在情感陪伴深度、内容互动尺度上相对更为自由,部分产品依靠这类功能吸引大批海外用户,头部产品已经逐渐跑出商业模式。国内产品则在内容尺度上监管更严,功能方面多以AI陪伴为切入点,向社区、轻度游戏、效率工具等方向尝试,但目前来看,用户渗透还处于较早期,商业化节奏较缓慢。
呈现形式看,国内产品偏向APP和小程序,海外产品偏向APP和网页。除上述海内外情感陪伴类AI APP外,国内产品如的阅爱聊、的AI聊天搭子等均只有小程序的呈现形式,无APP端;国外产品如EVI、Mitsuku等均只有网页端,无APP端。
国内具有相同功能的情感陪伴类AI产品上架时间普遍晚于海外。自2017年起,国外情感陪伴类AI产品如Replika、SimSimi、Character AI等陆续上线,国内直到2021年起才逐渐上架此类产品。2023年,Character AI App版本、Talkie于上半年陆续上线海外;同类型产品如星野、筑梦岛则在下半年才上架国内
主要的AI陪伴类产品的用户画像看,两类群体更容易成为这类产品的深度用户:(1)喜欢游戏/动漫/影视IP人物的“泛二次元”群体,AI NPC能够基于IP人物的人设与用户进行对话,将虚拟人物立体化、更真实可感。(2)乙女游戏玩家,AI NPC能够基于用户偏好的人设,与用户进行交流互动,沉浸感和代入感强。但长期来看,随着AI陪伴产品的功能和体验提升,目标受众还有进一步泛化的空间。
泛二次元群体来看,根据灼识咨询预测,2024年中国核心二次元用户将达到1.2亿人,非核心二次元用户将达到3.8亿人,泛二次元群体约5亿人。乙女游戏玩家来看,根据《2023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2023年中国游戏用户规模为6.68亿人,根据《2023-2028年游戏产业发展现状与市场运营研究报告》,2022年中国移动游戏用户中女性玩家的比例为48.6%,假设23年50%左右为女性玩家,则女性玩家为3.3亿人左右。随着AI陪伴产品功能的打磨完善和用户体验的提升,在这部分核心用户群体的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ARPU值来看,目前AI陪伴产品的定价整体不高,根据CharacterAI和星野App,Character AI每月订阅费用为9.9美元/月,星野的月卡为12元人民币/月。而头部乙女游戏《恋与深空》中,付费道具“传声筒”(与角色语音聊天的消耗型道具)定价为6元/天,18元/30天,每天仅限使用一次,一次不超过15分钟;抽卡则定价更贵,每次抽卡单价15元(150钻)。对比乙女游戏的道具定价,AI陪伴产品的定价和ARPU仍有较大可提升空间。随产品功能的丰富、用户体验的提升,ARPU值也有望进一步提升;
海外文化环境多元、内容监管宽松,AI陪伴产品在对话内容上更丰富,互动尺度上相对更自由,头部产品Character AI、Talkie、Replika等头部产品逐步探索多元商业模式。
(一)产品表现:Character AI访问量领先,Talkie关注度攀升
每日访问量看,Character AI遥遥领先。根据数据,自2024年1月1日以来,Character AI每日访问量维持在450w以上,3月后冲高并趋于平稳。PI呈稳定增长态势,每日访问量维持在15w-30w,其余产品的每日访问量相对较低。
平均访问时长看,CharacterAI稳定领先。对比CharacterAI、Replika、Talkie、PI、SimSimi、AI Dungeon、Mitsuku及EVI等八款较受欢迎的海外AI陪伴类产品,根据,CharacterAI的每日人均访问时长目前稳定在14~15分钟左右,整体趋于平稳,维持在头部位置;
下载量看,整体用户下载量较低,用户市场有待进一步渗透。根据七麦数据,CharacterAI于2023年5月发布后,iPhone端每日下载量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目前日下载量稳定在5~10w左右,其余产品的下载量相对更低。当下情感陪伴类AI产品全球下载量整体均处于相对较低水平,用户市场的渗透有待提升
1、Character AI的成功:赋予IP角色“生命延续”,社区化UGC生产提升活跃度
相比其他同类产品,Character AI平台的差异化在于:游戏、动漫IP人物的人气加持,原创社区提升UGC含量和用户参与度。Character AI平台拥有众多人气游戏、动漫IP虚拟人物形象NPC,吸引了大量二次元年轻用户。此外,平台推出原创社区,用户不仅可以创建自己的AI角色,还可以在社区中进行分享,并与他人的角色进行互动,形成共创的生态系统,在提供情感陪伴的同时展现出很强的社交属性。平台用户活跃时长和参与度较高,产品显示出较强的用户粘性
根据Aiwatch.ai于23年7月统计数据,Character AI平台的虚拟角色类型中,动漫和游戏类角色占比高达76%,其他角色类型还有影视角色、名人等,以IP型AI NPC为主。相比同类型平台,Character AI在IP形象的动态化开发上优势明显,以此成功吸引了一批动漫、游戏、影视、小说用户。社区功能也使得平台的“同人”属性UGC内容得以持续丰富
用户画像看,根据统计的24年2月至4月数据,CharacterAI的用户年龄分布以18-24岁的年轻人为主,占比高达56.49%,25-34岁占比22.42%,整体用户年龄层非常年轻。综合来看,我们认为,Character AI的核心用户圈层或以动漫、游戏、影视、同人爱好者为主,通过赋予IP角色“生命”的延续吸引粉丝群体,社区功能则保证了持续的UGC供给和用户参与的活跃度,使得平台迅速成长为龙头
底层模型能力看,AI陪伴娱乐向产品的模型更关注角色扮演能力,允许“幻觉”现象带来更多趣味性。Character AI基于自研大模型,用户以prompt形式进行角色创作。模型在训练和fine-tune环节学习了大量IP和对话数据,以提升AI NPC的人设一致性。Character AI的AI NPC回复速度快、记忆力很强,主要得益于模型的推理速度和存储优化,使得模型记忆能力表现突出,强化AI NPC的连续交互能力,这也是提升用户沉浸感体验的关键。同时,这些NPC有鲜明的角色性格,擅长复刻特定角色的人物形象,也离不开底层模型优异的学习和生成能力。同时模型的推理算法比较高效,推理成本较低,能够支持更大的用户规模。多模态方面,目前Character AI平台的角色已经可以支持聊天过程中的图片生成,未来多模态能力有望逐步增强。
用户增长潜力看,一方面,核心用户圈层仍有较大可渗透空间,另一方面,随着产品的成熟,用户创建和训练AI角色的门槛降低,有望进一步丰富平台包含的AI角色类型,实现用户圈层的突破。商业化方面,Character AI商业化较早,23年5月发布c.ai+会员订阅服务,金额为9.9美元/月。除常规订阅形式外,参考其他平台的商业化手段,Character AI的社区属性也有望拓展广告变现形式。根据whatsthebigdata,截至24年4月,Character AI全球有2.33亿用户,预计24年Character AI收入可达1670万美元;
Talkie融合卡牌游戏玩法,创新变现途径。相较其他情感陪伴类AI产品,Talkie在AI人物的形象、人设、声音三个方面更加个性化,为创作者提供更加细腻的自定义创作平台,提升AI角色的生成效果。此外,Talkie巧妙地与卡牌游戏玩法融合,创新玩法的同时也创新了商业化变现途径。产品内设卡牌系统,类似集换式卡牌玩法,一手交易以抽卡为主,付费可以获得额外抽卡机会;二手交易则通过卡牌商店进行买卖,价格由用户自定。具体玩法看,Talkie允许用户每日免费抽卡一次,额外抽卡则需要购买钻石(Gem),同时创作者也可将卡牌挂上卡牌商店进行买卖,价格由创作者决定。通过在卡牌系统中内嵌交易系统,增强平台用户活跃度
用户画像看,逐步呈现出女性用户为主导的趋势。根据白鲸出海,Talkie的Top 10连接者数量的AI NPC中,8位为男性,仅2位为女性,女性向角色占比较高。Talkie的用户画像呈现出女性用户为主导的趋势,卡牌玩法的加入也使得产品能够更自然地吸引乙女游戏玩家
Talkie通过融合卡牌游戏玩法,在商业化变现上相比同类产品有所创新。钻石是Talkie的主要内购货币产品,内购套餐分多个档次,从180钻石/1.99美元到11800钻石/99.99美元不等。根据扬帆出海援引的点点数据显示,去年6月上线至今年4月初Talkie在全平台的下载量超1400万,单日最高下载量超17万;Talkie上线半年的总收入超8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03万),月均收入高达百万元人民币
底层模型能力看,Talkie基于Minimax自研的abab模型,角色在跨语言能力、逻辑连贯性、记忆力等方面存在不足,但产品设计很强。多模态方面,AI文本生成、AI图像生成、AI音频生成较为成熟,赋能Talkie在虚拟人物的形象生成、语音生成等方面更具优势。
我们认为,Talkie在核心玩法上融合卡牌游戏模式,创新玩法和变现模式,与同类产品差异化明显。从用户画像看,Talkie的核心用户圈层或可进一步渗透乙女游戏玩家、有情感陪伴需求的女性玩家等。UGC和AIGC结合提高卡牌供给效率,卡牌交易系统活跃度提升,也有望进一步打开商业化空间。
此外,OpenAI发布GPT-4o,情感理解&低延迟大幅提升易用性:(1)多模态能力方面,实现文本/音频/图像的组合输入&输出,音视频能力显著提升。(2)理解能力突出,能够识别人类感情并“有感情”地反应。并且用户可以打断模型,更贴近真实人类对话场景。(3)低延迟、实时性:音频输入的响应时间最短仅需232毫秒,平均320毫秒,做到了与人类对话的响应速度一致。模型对人类情感的理解和反应能力的大幅提升也将对AI陪伴、AI社交等赛道带来新的想象空间。
总结来看:海外AI虚拟人物对话类产品,随模型能力的提升,在对话沉浸感和代入感上表现优秀。但单一AI虚拟人物对话功能较难支撑中长期流量增长和商业化,因此海外头部产品发力方向差异化。在娱乐方向通过社区化、游戏化等方式将产品做得“更重度”,如Character AI、Talkie;或通过内容尺度的自由大胆、陪伴的吸引用户,如Replika;或提升产品的功能价值,如增强心理咨询领域对话能力的Pi、或在产品中结合工具向AI Chatbot功能等;
国内AI陪伴类产品处于起步阶段,下载量和排名均不突出,大部分产品存在功能同质化且单一的问题,仍需时间探索新的发展方向和产品定位。随着豆包大模型等底层模型在长文本理解、语音交互、角色扮演等方面能力的提升,AI的“人格化”和互动沉浸感增强,有望吸引更多用户。
(一)用户数据:目前整体规模较小,星野下载量领先
下载量看,各产品目前规模都较小,星野下载量领先。对比小冰岛、X Eva、星野、筑梦岛、冒泡鸭五款国内AI陪伴类产品,星野日均下载量自23年9月8日上线以来增长迅速,今年3月以来迎来一波下载量攀升。根据七麦数据,截至5月27日,星野五月日均下载量达10750次。除星野外,X Eva表现也较为亮眼,自23年6月1日上线克隆人功能以来,其下载量迎来增长,截至5月27日,X Eva五月日均下载量达7364。由于公司开发的同类产品X Eva替代了小冰岛的部分功能,小冰岛日均下载量逐渐走低,从23年日均646下降到24年5月截至5月27日的日均172
星野:国内版Talkie,结合卡牌游戏玩法,类卡牌游戏的抽卡机制,二次元画风吸引大量年轻用户群体。星野是稀宇科技(Minimax)研发的“国内版”Talkie,借鉴了前身Glow的部分产品功能设计,是同一公司旗下的两款产品。根据星野官方数据,平台有2000万个不同人设、性格的AI智能体,用户可以通过形象、声音及人设等方面对智能体进行定制,满足个性化互动需求
根据白鲸出海,截至23年底,星野内Top 10连接者数量的AI NPC中,5位是女性角色,3位是男性角色,相比海外版本,国内星野的受众目前仍以男性用户为主,人设方面类似“男频小说”,满足男性用户对恋爱等情感需求的设想
底层模型能力方面,星野与Talkie都是基于Minimax的abab大模型,多模态能力突出,尤其是语音生成能力,在音质、断句气口等方面非常“类人”,增强AI对话的真实感。但同样,受限于底层模型能力,星野在处理复杂任务时能力欠缺,同时“记忆力”相对差,在进行复杂对话时的反应效果相对一般,可能会出现重复回答、忘记上下文、回复偏离人设等问题。同时星野的生图模型有时也会出现“脸崩”等问题,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和Talkie相同,卡牌系统也为星野的商业化打开了想象空间,钻石是主要内购货币。定价来看,从600钻石/6元到9800钻石/98元不等,同时还包括12元/月卡、32元/季卡、120元/年卡等多种付费模式。
冒泡鸭:娱乐向与效率向兼备,目标群体相对更广,关键在于如何通过产品工程化、能力提升将两种方向融合。除常见的AI NPC智能体外,冒泡鸭新增剧情互动类智能体,增加了文字冒险、角色养成等游戏玩法,将产品“重度化”。此外,冒泡鸭的联网、识图、绘制表格等功能使其具有修改简历、制定攻略、知识检索等功能,可以成为用户的办公及生活助手,帮助用户提高生产效率。目前应用工程化尚不完善,用户体验仍有待提升
冒泡鸭基于阶跃星辰的Step系列大模型,由于模型的专业性较强,尤其是金融等专业领域,有较强的知识检索、逻辑推理等能力,因此在专业问答方面,冒泡鸭的回答质量会更高,但在AI陪伴领域更看重的日常情景和开放性问题上则表现相对一般。
豆包:效率向工具与“人格化”方向共同发力,模型能力增强或将赋能产品力提升。豆包产品基于豆包大模型(前“云雀大模型”)基座能力,在语音、角色扮演等方面功能效果得到增强。根据字节跳动官方公众号,豆包大模型家族正式发布,包含通用模型Pro、通用模型Lite、语音识别、语音合成、声音复刻、角色扮演、文生图等九个模型,包含从语义、声音到图像的多模态内容,并支持创建定制化AI智能体。
豆包大模型的两大能力提升有望提升豆包的“人格化”:
(1)精准处理超长文本任务,在最高128k长上下文窗口的基础上,聚焦精调,使超长文本处理能力显著提升。
(2)“人性化”,语音模型、文生图模型、角色扮演模型均得到升级,提高沉浸感,使模型更像人,也更懂人。根据字节跳动官方公众号,豆包已有超过2600万月活用户,和800多万个用户创建的AI智能体,随豆包大模型能力的增强和成本的降低,有望进一步提升豆包的产品体验
(三)长视频平台机遇:影视IP优势,AI角色对话拓展IP价值边界
在AI陪伴领域,IP的价值得到凸显,影视平台拥有海量内容IP资源和庞大观众群体,将AI角色对话功能融入平台能够满足观众对剧中人物的更多幻想,提升用户粘性未来也有望进一步拓展IP价值变现的方式,创造新的付费场景。根据芒果TV官方公众号,芒果TV在2023年7月推出创新“AI角色对话”功能,用户通过点击他们喜爱的IP角色头像进入私人聊天界面,与IP角色进行一对一的互动。该功能基于角色设定和算法生成相关的互动对话,使用户体验与剧中角色的跨次元互动,满足了电视剧粉丝群体的特定需求,有效提升粉丝对平台的粘性。此外,根据、优酷官方公众号,爱奇艺、优酷等已相继推出AI搜索相关功能,爱奇艺用户能够通过搜索角色、剧情、明星或片单等关键词直接获取相关内容;优酷AI搜片功能则帮助用户通过与虚拟数字人“厘里”进行对话问答,提供影视相关内容的信息。未来AI有望更进一步融入长视频平台,AI陪伴功能或可创造长视频平台发挥影视IP价值的新场景
随着AI大模型基座能力的持续提升,应用场景也逐渐丰富,基于AI Chatbot这一最先落地、当前最为主流的应用,延伸出对话更人性化、带有性格或情感色彩的AI陪伴类产品,代表性产品如Character AI、Talkie等,均已成功实现商业化,国内也有星野、冒泡鸭等产品涌现。与传统的聊天机器人相比,这类产品相对于知识搜集能力、回答的专业性和标准化,更加注重对话交流的“人格化”、情感属性的强化,用户对“幻觉”的包容度更强。AI智能体通常被定位为用户的朋友、恋人等与用户有较亲密关系的角色,或游戏主角、小说人物、名人等用户所喜爱的角色,以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和娱乐需求。随产品的迭代成熟,用户渗透和商业化可期。
海外内容监管环境较为宽松、多元,AI陪伴产品在情感陪伴深度、内容互动尺度上相对更为自由,部分产品依靠这类功能吸引大批海外用户,头部产品已经逐渐跑出商业模式。国内产品则在内容尺度上监管更严,功能方面多以AI陪伴为切入点,向社区、轻度游戏、效率工具等方向尝试渗透,但目前来看,整体产品的用户渗透空间还未完全打开,商业化节奏还较缓慢。国内情感陪伴类AI产品处于起步阶段,下载量和排名均不突出,用户市场有待突破。此外,目前大部分产品存在功能同质化且单一的问题,仍需时间探索新的发展方向和产品定位。
我们认为,参考Character AI成功通过AI角色将IP人物赋予更鲜活生命力,吸引大量IP粉丝群体,影视公司以及其他手握IP版权的公司也有望通过将热门影视作品IP的主要人物打造成AI角色的形式,延长IP的生命周期,并打通新的IP变现渠道。关注:长视频平台及影视公司(根据公司官方公众号,芒果TV已推出AI角色对话功能)、、、、、、、等;动画动漫IP公司上海电影、等;网文公司阅文、、等,以及有能力推出2C AI应用产品的公司、、字节(未上市)、小红书(未上市)等。
同时,这类产品目前来看竞争日趋激烈,尤其在用户心智培养初期,有较强的市场营销投放需求,有相关经验的营销公司或将受益,关注:、易点天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