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近些年来其发病率在不断上升,原因很复杂,其中饮食因素与癌症风险的关系值班关注。
在众多饮食因素中,肉类的摄入量和种类成为很多人讨论的焦点。经常有人问,癌症高发与吃肉有关吗?
一、先来说红肉与加工肉
研究表明,红肉(指牛、羊、猪等哺乳动物的新鲜肌肉组织)和加工肉(包括香肠、火腿、培根、腌肉、肉罐头等经过腌制、烟熏、发酵等加工方式处理的肉类)的摄入与某些癌症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
2015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研究指出,每天食用50克加工肉制品,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将提升18%。
2020年发表在《国际流行病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纳入近47.5万余名受试者数据,结果显示红肉/加工肉摄入量每日增加70克,与结直肠癌患病风险增加32%相关。
此外,牛津大学2022年的一项研究对英国生物样本库中近50万参与者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随访,发现每周吃五次以上肉类的人群,患癌风险最高。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分类标准:
红肉属于2A 类致癌物(很可能对人类致癌),长期大量摄入与结直肠癌风险升高有关。红肉中的血红素铁在肠道内分解后会生成N-亚硝基化合物,这种物质容易导致DNA损伤,增加癌细胞出现的风险。
加工肉类属于1 类致癌物(明确对人类致癌1),主要与结直肠癌风险相关。加工肉在生产过程中添加的亚硝酸盐、硝酸盐等物质,进入人体后可能转化为亚硝胺,亚硝胺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一级致癌物,长期食用含亚硝酸盐的加工肉类,确实可能增加患癌的风险。
二、其他肉类(风险相对较低)
除了红肉和加工肉,其他肉类如禽肉、鱼肉等与癌症风险的关系相对复杂。一些研究显示,过量食用禽肉和鱼肉也可能对健康产生一定影响,但总体而言,其风险远低于红肉和加工肉。
牛津大学的研究中,每周吃五次以下肉类的人群与每周吃五次以上的人群相比,患癌风险降低了2%。这表明,肉类的摄入量和种类都会影响患癌风险,适量食用禽肉和鱼肉对健康更为有利。
健康吃肉:关键在于选择和适量
肉类是人体获取蛋白质、铁、锌等营养素的重要来源,完全不吃肉并不利于健康。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肉类和控制摄入量。
建议优先选择鱼、禽类等白肉,搭配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全谷物降低风险,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的摄入。
《中国膳食指南》推荐,每周摄入的红肉量不宜超过500克,最好是选择新鲜的瘦肉。
烹饪方式也很重要,尽量避免烤、油炸、煎制等高油脂的烹饪方式,选择蒸、煮、炖等清淡的方式更健康。
加工肉能不吃尽量不吃,或者要尽量少吃。
癌症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饮食只是其中之一。环境污染、遗传因素、生活方式等都会对癌症的发生产生影响。虽然红肉和加工肉的摄入与癌症风险相关,但不能简单地将癌症高发归咎于吃肉。合理选择和适量食用肉类,搭配多样化的饮食结构,是预防癌症的重要措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规律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作息等,也是降低癌症风险的关键。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癌症高发,常吃肉是“帮凶”还是“背锅”?终于有了答案】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ww.kub2b.com/quote/14986.html
栏目首页
相关文章
动态
同类文章
热门文章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企库往资讯移动站http://ww.kub2b.com/mobile/,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