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一款名为的AI Agent(智能体)在科技媒体圈迅速走红。7日,“Manus1小时做出一个游戏”“谈Manus”“Manus官方X账号被冻结”等多个关于Manus的热搜词条迅速登榜。
当前,圈内外人士对于Manus的评价开始出现两极分化,Manus和其他AI大模型有何不同?Manus的爆火是技术飞跃还是纯粹营销噱头?
Manus
会思考并执行命令 是工程应用的创新
在Manus官网,一段4分钟的视频介绍了这款AI Agent的功能。公司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季逸超(Peak Ji)介绍,其他人工智能只是在产生想法时,Manus交付成果——Manus可以筛选简历、挑选房产和分析股票,即使用户关闭设备,Manus依然可以在云上继续工作,并在完成后提供结果。
在筛选简历案例中,Manus可以解压文件、逐页浏览每份简历、在文件中记录重要信息、在云中异步工作,用户可以随时关闭电脑,一切任务完成后Manus再通知用户。
比起此前市面上的AI大模型,Manus的工作逻辑更像是“思考并执行命令”,呈现给用户的不仅是一个单纯的建议或者问题的答案,而是完整的执行成果。
知名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告诉南都记者,Manus并不是发明了新的基础算法,而是通过多模型混合的方式去适配各类工具,这是工程应用上的创新。
这一说法在另一名资深互联网AI项目从业人员处得到印证。“模型能力相当于人体的大脑,以前我们是用大模型,让大模型‘思考’给出我们想要的答案。现在Manus相当于在大脑的基础上加上身体手脚,构建出一个智能体Agent,Agent可以通过大脑的思考,加上‘身体’的操作,帮我们落地更多实用功能。”
据了解,“AI Agent”可以翻译为智能体。在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智能体(Agent)通常指的是能够感知环境、自主行动并具有一定智能的实体。当与“AI”(人工智能)结合时,它指的是那些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的智能体,它们能够模拟人类的智能行为,如学习、决策、规划等,以完成特定的任务或目标。
反响
港股三大指数齐涨 有人质疑宣传过度
一夜之间,Manus从AI圈火到全网,资本市场也被带动。3月6日,港股三大指数齐涨,恒生指数涨3.29%,恒生科技指数涨5.40%,国企指数涨3.57%。AI概念股领涨,明源云涨23.35%,金蝶国际涨超20%。A股方面,AI概念同样火爆,科创50涨3.81%。
互联网上很快出现了二手交易平台上邀请码价格开价超5万的现象,由此,对于Manus的评论开始出现两极。另一方面,不少人对Manus的爆火提出了质疑。有声音指出,其测试的邀请码基本都发给了自媒体而不是科技圈从业者,邀请码后续被炒作过高。还有人表示,关于Manus的讨论,国外反响平淡,全是国内在沸腾,有可能是国内自媒体宣传时吹捧过度。
对此,资深互联网观察家丁道师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对Manus下结论是否为“噱头”还为时太早。他认为,用户通过“一句话任务”,经过一段时间后便可得到一个质量颇高的成品交付,这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未来趋势。他评价DeepSeek、Manus这类人工智能产品,也许产品力不是最强的,但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火种”价值,能促进整个行业在不断迭代中发展成熟。
面对舆论压力,Manus AI合伙人张涛两次出面澄清,表示团队“从未投入任何市场推广预算”,采用邀请码机制实属“服务器容量有限,不得已而为之”。目前,Manus的后续发展及相关争议走向备受各界关注。
南都记者发现,Manus官方X账号(@ManusAI_HQ)于北京时间7日中午显示被封禁,“炒作”之嫌再次加剧。对此,Manus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Yichao Peak Ji(季逸超)在X平台发帖称,昨日Manus官方X账号(@ManusAI_HQ)意外被封禁,公司正积极与X平台支持团队解决问题。初步判断封禁可能与加密货币骗局有关,但Manus从未参与过加密货币项目、代币发行或区块链相关活动。
团队
Manus背后团队来自中国 连续创业者肖弘曾获腾讯投资
公开资料显示,Manus系初创公司BUTTERFLY EFFECT(蝴蝶效应)推出的智能体产品。蝴蝶效应国内关联企业北京蝴蝶效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4月20日,当时股东和法定代表人均为肖弘。2023年3月10日,该公司股东和法定代表人变更为冯琼花。两个月后,薛凤英成为新晋股东,注册资本由100万元增资为125.133万元。当年7月,蝴蝶效应在武汉设立分公司。
另外,天眼查显示,目前北京蝴蝶效应科技有限公司已完成了由真格基金投出的种子轮投资。蝴蝶效应创始团队包括肖弘、季逸超等连续创业者。肖弘是蝴蝶效应创始人,也是一位连续创业者,他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一毕业即创业,专注于微信生态的应用研发与推广,不久后相关产品迅速卖给了科技。天眼查显示,肖弘名下还曾关联1家武汉夜莺科技有限公司,其于2024年12月退出该公司股东,融资历史显示,该公司获得4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真格基金、明略科技等。
根据公开信息,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此前曾预测,2025年是AI智能体规模化应用元年,更通用、更自主的智能体将重塑产品应用形态,进一步深入工作与生活场景,成为大模型产品落地的重要应用形态。从更强调产品概念的Agent,到更强调应用智能程度的Agentic AI,2025年将看到更多智能化程度更高、对业务流程理解更深的多智能体系统在应用侧落地。
采写:南都记者 林诗妍 林文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