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初到西藏,医院没有暖箱,赵智只能用羊皮袄守护新生儿。
西部网讯(记者 马晴茹)2016年,陕西省第二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队员赵智初到阿里,尽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但面临如此“贫瘠”的医疗环境,他还是惊呆了——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儿科没有基础的抢救设备,保温箱、呼吸机都没有。赵智到医院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2名当地的医生,筹备新生儿科。经过多番积极呼吁协调,医院儿科才有了第一台呼吸机,第一台暖箱。
自2015年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开展以来,陕西共派出了7批150名“组团式”援藏医疗专家,远赴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开展帮扶工作。如今,在第七批专家的推动下,2021年11月,阿里地区人民医院成立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为创伤患者、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打造一张生命救治网。
陕西省第七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
阿里地区人民医院作为阿里地区唯一集医、教、研、康复为一体的三级医院,担负地区12.33万干部群众医疗保障重任。多年来,陕西“组团式”援藏医疗专家携手助力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发展。2016年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创成“二甲”,结束了全国最后一个没有评级的地级医院的历史,2018年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创成“三乙”,推动医疗技术水平得到根本性跃升,医疗服务能力实现历史性跨越。
目前,阿里地区人民医院设有内、外、妇、儿等43个科室,胸痛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已经成立,传染病院区今年将全面启动,医院诊疗能力将进一步提升。与2015年相比,2021年门诊人数增长194.65%,急诊人数增长111.03%,住院人数增长53.90%,手术人数增长71.66 %。
陕西“组团式”援藏医疗专家围绕“以院包院、以院包科”目标,推动阿里地区人民医院与13家对口医院签订帮扶协议,共享优质诊疗资源,确立妇科、产科、骨科、ICU等8个重点合作学科,合理改造口腔科、产房等6个科室流程布局。打包移植急性重症胰腺炎集束化治疗等先进经验123项,攻克股静脉血滤管植入术等难题81个,填补刷新超声引导下胸腔积液置管引流等区域医疗技术空白269项,推广开展T管胆道造影等新业务新技术279项,成功实施开颅、髋关节置换、颈椎等难度系数较大的手术,医院诊疗水平不断实现新突破。
同时,全面落实“传帮带”“师带徒”机制,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与375名本地医务人员签订帮扶协议,选派161名政治素质过硬、有培养潜力的骨干到内地交流学习,为163名医务人员晋升上一级职称,申报区地两级科研课题44项,申报专利技术2项。
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成立。
陕西省第七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队长,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副主任医师陈晨说,虽然援藏一年的工作即将结束,但队员一如既往发扬“老西藏” 精神和“援藏”精神,工作有始有终,严格落实“传帮带”,努力变“输血”为“造血”,带领医护人员不断学习、积极创新,争取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竭力为阿里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阿里援藏一年,我学会了忍受,提高了能力,锤炼了意志,坚定了信仰,收获了幸福的回忆,交到了一生的朋友!”援藏医疗专家、西安市红会医院影像中心CT室副主任医师刘正华说,相信阿里地区人民医院放射科能够将他的足迹留下,脚踏实地稳步发展,在阿里高原绽放出美丽的放射之花。
陕西省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副主任医师赵智在西藏阿里带教查房。(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