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一个月测试 7 种音乐服务,我在建立数播系统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坑?
2024-12-21 19:43

Matrix 首页推荐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温馨提示:本文正文长度约 10700 字,阅读需要约 40 分钟。

在入了 Hi-Fi 这个吞天巨坑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虽然我能在不太听 Hi-Fi 的亲朋好友里充当一下所谓的「音频 dalao」,但玩了这么六七年、也多少与一些行内从业人士有了点头之交后,我肯定是没法在真·大佬们的面前装大尾巴狼了。事实上我连一套正经的台式播放装备都没有,兜兜转转玩了六七年,归来居然还是便携播放器,烧么退不下来、上又上不去。高情商:对于便携品类器材具有专精的研究;低情商:没钱玩什么台式,爬!

但我还是希望能有一套自己的台式耳机系统,就像很多 Hi-Fi 玩家玩到某个阶段就总会开始想做一套私模定制耳机一样,哪怕预算可能只有 1k 左右都会想办法搞一套出来。这些仿佛都是玩 Hi-Fi 过程中的某种神秘仪式,没做过这些事好像自己玩 Hi-Fi 的生涯就不完整。当然就我这种懒狗性子,*虹六号的更新频率跟我比起来那都算勤勉的,加上本来就穷(好像这才是根本原因吧喂)所以一直没能把这个愿望付诸实际。

于是那位一看我犯懒拖更就喜欢借我器材刺激我的乐子人朋友又开始他的操作了:给你一个更新的理由,把你说私人音乐服务器这个文章给我更了,我这里有套闲的台式系统,你不就是耳机已经买好了就缺系统了吗,赶紧写出来。

我:彳亍。

简单来说,我这次需要解决的是音频文件存储、音乐数据库建立以及对应格式的正确播放问题。

关于文件存储,除了直接通过播放器有线输出以外,我偶尔还需要兼顾无线 UPnP 的播放,所以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通过 NAS

而对于 NAS,能不能直接通过 NAS 本身的 USB 接口输出音频流,成为了采用 NAS 数播合一还是 NAS 数播分开的决定要素之一。另外,播放部分的设备将会放在床头柜——毕竟其实我每天也就睡前还有点心思听听歌了,耳机又还是开放式大耳,这也就意味着放在床头的那一部分几乎不能有任何运行噪音,如果我打算把 NAS 和数播集成到一台机器,那噪音也是必须要纳入考量的因素。

比如除了需要能正确解码诸如 DSF/DIFF、MQA 这些特殊编码格式以外,还有一个很多人不太容易想到的问题:古典音乐的无缝播放。绝大多数古典曲目都是全曲好几个乐章在录制阶段属于一整个文件,压盘发布后虽然会切片,但这种切片带有无缝播放的编码,可以在支持无缝播放的情况下没有任何间隔地播放。由于我库里的古典资源也不少,所以无缝播放也是我的刚需。

汇总一下需求,我需要这个解决方案具有以下属性:

  • 必须要有完善的格式支持:能横跨从标准 WAV/FLAC 到高码率 DSD 的正常解码播放,做到解码支持多少,数播就能播多少
  • 能通过有线本地输出方式(USB/HDMI/同轴等)直接源码率输出到解码:避免网络信号拥挤和延迟导致的不稳定
  • 有较为流畅的数据库管理:至少不能有严重的崩溃和卡顿;但不强求信息刮削能力
  • 有遥控能力:可以是遥控器 App,也可以是 Web 端控制(通过 PWA 固定在桌面或任务栏),毕竟总不能天天趴在服务器上选曲听歌
  • 床头那部分越安静越好,无风扇最好
  • 有无缝播放的能力
  • 我不听播客和各种 Mix,所以也不需要有整合播客或者 Mix 的能力

从上述需求出发,目前主流的解决方案大体可以分为两种,它们也各有优劣:

这种方案的优势是不用鼓捣两台机器,硬件成本能省下来;同时因为音乐文件就存放在设备内部存储,即便是机械硬盘延迟也要远远低于内网响应;另外还能能和 NAS 内的其它应用直接联动,不用纠结多设备同步的问题。

它的劣势在于,绝大多数成品 NAS 不会对 USB 输出音频做多少支持,更别提能源码率直接输出音频格式了。至少除了威联通外,我暂时没看到官方宣传中支持 USB 输出音频的主流 NAS 品牌;同时作为床头机,即便 CPU 能做全被动散热,硬盘的「原 声 大 碟」也足够让人在晚上「如痴如醉」。

如果是自组 NAS,那么很不幸:你就是你自己的售后。如果碰到任何兼容性和权限问题,那只能祝你早日找到能解决你问题的那篇 wiki了;最后 NAS 虽然能作为音乐服务器,但不可能只负责这一项功能,如果因为其它原因设备炸了,那就是一波带走,在修好之前两项功能都用不了。

因为鸡蛋不会炸在同一个篮子里,这种方案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中一台机器出问题至少不会带着另一项功能也用不了;同时因为 NAS 可以直接放在其他房间,也不需要考虑噪音问题,所以就可以直接购买有完整售后支持的成品 NAS 了——而绝大多数成品数播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了静音问题,基本都是低功耗 SoC+无风扇设计,因此只需要把数播放在床头就行。

另外,成品数播大多来自具有经验的音频设备厂商,基本不存在音频文件回放出现错误和不支持的情况;对于音频周边设备的支持也非常完整。

它的劣势也有,比如两台机器本身要付出更多经济成本,需要处理数播和NAS之间的曲库同步,部分数播可以通过 Samba 挂载网络目录作为曲库,但可能存在处理卡顿和延迟。

更惨烈的是,影视服务器已经有了各类比较成熟的解决方案,包括通用的 Jellyfin、Emby、Plex 还有 Mac 平台的 Infuse……各大 NAS 厂商甚至会把自带的影视墙作为卖点之一,会投入更大的优化力度;而音频管理方案相比起影视服务器的热闹而言,那可是冷清得多了,虽然还不至于冷清到没人支持,但想要把这些需求整明白,也绝对不是啥上手就能用的轻松活计……

彳亍口巴,我先看看我手头有啥设备。

目前我有一台闲置的雷蛇灵刃 15,2018 款的精英版,配置为 i7-8750H、16G 内存、1070 Max-Q 显卡,通过外置台式硬盘盒临时作为 NAS 使用,接下来所有服务器的测试都是基于 Windows 平台——好好好我知道评论区一定会冒出一堆人说「你为什么不用 Linux」,但一方面我本来就会在以后换一台正经的 NAS,无论自组还是购买成品;另一方面在我为数不多的和 Linux 打交道的经历里,大多数时候我都会被各式各样的权限和依赖库折腾得焦头烂额,经常是几个周末啥都干不了,就在那 debug 了。

但这台数播系统有几个差点让这篇文章当场失去意义的功能,原来只是懒得把文章写出来而已,用完之后我几乎开始质疑这篇文章还有没有写的必要——当然,这都是后话了,得等先把服务端的方案聊完再说。

事先声明:这不是一篇安装部署服务器的教程。

由于各类操作系统、NAS 平台的差异性,文中所提的七个服务端在各平台的安装方式各不相同,如果要把部署教程也插入进来,那整篇文章就将非常冗长且丧失重点,因此本文不会提及具体安装部署的方法。

我在本文中选取的服务器都是相对易于安装、且已有众多清晰明了的安装教程,相信在搜索引擎内只需稍作查询,就能找到众多非常详实的安装教程。

优势:

  • 开源免费
  • 这年头还沿袭 Material Design 1.0 的 UI 可不多见了,本老 MD 爱好者狂喜
  • 功能分区明确,容易上手
  • 坐拥开源社区支持,各类第三方客户端和插件层出不穷
  • 老牌私人影音服务器方案,基础操作体验和数据库整理能力无需赘言,并且虽然我不需要音乐信息刮削,但还是能找到歌手图片这类我一般不会录入(也不太在乎)的信息
  • UI 简洁优雅,易于上手
  • 官方客户端具有强大的投放能力,可以投放到任何支持 UPnP 的媒体设备上,而自己也是一个强大的 UPnP 服务端
  • 坐拥开源社区支持,第三方客户端和插件层出不穷
  • 格式支持非常完善,甚至能支持 DSD512 和 32bit/768kHz 这些资源都没有多少的空中楼阁
  • 自带转码能力,能保证如果有客户端硬件不支持的格式,那至少能先听着
  • 影视服务都能连带着一起管理了

Jellyfin 的劣势主要集中在官方客户端没有音频无缝播放,第三方纯音频客户端倒是支持,但没法遥控……

对的,没有古典音乐的无缝播放是我对Jellyfin官方客户端唯一的不满,除此之外,Jellyfin 的功能性堪称完美。如果你的古典资源并不多,不看重无缝播放功能,那我强烈建议你一套 Jellyfin 搞定所有影音资源。

  • 老牌私人媒体服务器方案,功能极为强大
  • 支持通用 UPnP 服务与投放
  • 自带插件库庞大到几乎能让人迷失
  • 居然连 Android 设备都能部署成服务端??
  • 格式支持非常完善,甚至能支持 DSD512 和 32bit/768kHz这 些资源都没有多少的空中楼阁

劣势:

  • 服务器和播放器完全一体化绑定,除了 UPnP 和 WebUI 以外没有任何办法访问 Kodi 服务器,前者无法做到无缝播放,后者无法以源码率输出音频
  • UI 完全为电视优化,在电视上肯定用得很舒服,但这套操作生搬硬套到 PC 端可就不甚友好了,最骚的是 Android 端也是这套 UI……哪来的赛博酷刑(笑哭

事实上,我认为 Kodi 的最佳食用方式……是安装了 Jellyfin 插件以后作为纯播放器使用,毕竟服务器功能看起来更像送的。

  • 曲库扫描速度很快,是目前所有服务器里最快的(Madsonic)
  • 大概是目前所有服务器里唯一能扫描和正常播放 DSD1024 的服务器(Madsonic)
  • 自带易用的内网穿透(Subsonic 服务器大概都有)
  • 本文第一个能连接当代 Hi-Fi 流媒体服务的应用出现了,支持连接 Qobuz、Tidal、HighResAudio 的流媒体播放
  • 专业耕耘 Hi-Fi 音乐格式播放多年,格式支持全面,最高可达 DSD512
  • USB 输出时自带转码能力,可将解码不支持的格式实时转码为解码硬件支持的最高码率

曾被大名鼎鼎的「削腚恶」恶总拉出来一顿猛吹的方案,用完之后发现……还真***的有点道理。

  • 简洁优雅的界面
  • 拥有本期所有软件里最为强大的音频信息刮削能力,强大到部分古典乐录音中谁负责什么声部、谁负责什么乐器都能写清楚
  • 支持连接 Qobuz、Tidal、HighResAudio 的流媒体播放,而且能将你在这些流媒体的库与本地库深度整合,比如如果你在本地没有这张在流媒体上收藏的专辑,ROON 会直接在库中把这张专辑单独展示出来;但如果这张专辑已经在本地有了,那 ROON 就会只展示一张,但会在专辑详情页提示在流媒体上收藏过另一版本,并允许你切换到流媒体版本
  • 强大易用的数据库,不仅能对流派、年代、歌曲格式进行细化筛选,还能在这些条件上进行多项联合筛选,如果你有多张不同版本的专辑,或者在不同流媒体平台都收藏了同一张专辑,ROON 甚至能告诉你这些分别对应哪个版本、不同版本存在什么区别;
  • 能够各分区独立串流;ROON 的推流并非标准 UPnP,而是自家的 RAAT 协议,这能让 ROON 实现为 1 号设备推流的同时,为 2 号设备独立推送一条完全不同的音频,两条推流线路互相独立,互不干涉,UPnP 则做不到这一点
  • 可以通过 ROON ARC 实现内网穿透,外网访问曲库
  • 拥有 Hi-Fi 厂家的支持,越来越多的Hi-Fi器材正在加入 ROON 生态的大军

也正如我对苹果的态度一样,我个人至今都没有购买过苹果的任何产品,所以在接下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对 ROON 的态度恐怕也只有「敬而远之」。

说了这么多 NAS、数播二合一方案,我们再聊聊另一种思路,即 NAS 和数播分开。

NAS 部分,数播分开以后 NAS 就不太需要过多音乐服务的功能,只要有基础的 DLNA 和 Samba 就行,也就是说基本是个正经品牌的成品 NAS 都能做到,也不需要考虑 NAS 夜间的硬盘噪音放在床头的影响。

一个月测试 7 种音乐服务,我在建立数播系统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坑?

数播部分,我使用的是 Eversolo 艾索洛的 DMP-A6,基础参数已经在前文介绍过了,我这里会提点一些如果你想选其它数播时需要注意的事情:

  • 无论如何,网络协议至少要支持 SMB,这样能把文件读取的工作交给数播,而不是等待 UPnP 生成串流,在延迟和稳定性方面都会好些,尤其如果你需要实现古典音乐的无缝播放
  • 找个有比较好遥控方案的产品,无论机器最后摆放的位置离你多近,你都不会希望趴在它身上操作的
  • 考虑未来的需求,功能最好富足一些,以后想客串个流媒体中心或者干脆上 ROON 也能再战
  • 考虑好与解码的兼容性,有时你可能会在老解码器中淘到意外之喜,但它生产年代可能会很早,历史局限性会让它有很大概率不支持 USB 输入,因此你的数播最好有同轴/光纤/AES 这些对老设备兼容较好的输出接口

总体而言,如果只是想看看 NAS+数播能够建立一个怎样的音乐播放方案,那么这部分内容到上面就基本结束了,这些经验或许会对你选择自己的音乐播放方案有所帮助,如果有事实性错误也欢迎指正。

但如果你对接下来的内容还有兴趣,那么这位先生/女士/跨性别人士……占用你一点时间,我希望能跟你讲一下我们的天父和教主,克苏……哦不,我的「梦中情播」,艾索洛 DMP-A6。其中有些参数细节在这里需要展开讲讲。

尽管目前版本依然有比较明显的 bug,比如 App 端的数据库会有识别混乱的情况,明明已经到了字母 N 开头的专辑,但接下来并不显示 O,而是反倒跳回了 D 开头的专辑——但此时数播上显示是正常 OPQRST 延续下去了,说明这就是 Controller 本身数据库同步的 bug……此外,数播本身也存在各种不录视频都解释不清楚的 bug,包括文件识别、曲目循环等等,也希望艾索洛能尽快解决这样的问题。

至于前面我说「有几个差点让我前半篇文章全部白写」的功能吗?它们是:

支持直接插一条 NVMe M.2 SSD(仅支持 2280,没有更短的如 2230 和 2242 孔位)。发烧友说需要用 NAS 存音乐,是因为在最近几年间,很多数播压根就不自带存储(没错,再早一点以前数播是会自带存储的,这两年反倒不内置存储了,直接扔给 NAS,这种倒退实在有些哭笑不得)。

反正我自己一次性换上长江 232 层 2T SSD 了,虽然机器本身不支持 PCIe4.0,但如果联芸 1602 在 4.0 模式下都能稳如老狗,那速度更慢功耗更低的 3.0 模式就更不用说了——要的就是一个稳得有点过头。

其次,它本身就能作为 Samba 服务器。

就是不知道啥时候能有 Web 端控制:随便搞个公网 IP 或者内网穿透,至少在音乐这一项连 NAS 都不用了(被艾索洛和 NAS 厂商混合双打打晕,要求太多了你也)。

最后,A6 还支持 CD 抓轨。

考虑到我大概 80% 的新歌购买自 CD,A6 能实现的自动化基本达到了令我震惊的程度。虽然机器本身没有 CD 光驱,单独作为 CD 播放器的话,效果肯定也不如整套方案电路都进行整体优化的 CD 转盘好,但如果只是把 CD-DA 的数据抓取保存出来,A6 加上一个不错的 USB CD 光驱足够了。

不是,怎么到了最后我写的文章最后我自己用不上了?合着我这是给没有本地存储的数播写方案呢?

老实说,如果不是现阶段初版发布还存在各种各样的 bug,A6 功能的完善和全面完全配得上我一句「梦中情播」的称号,放眼整个数播市场,很多售价比它多个 0 的数播都很难做到它这样的功能全面性,有些甚至连基本的「能用」都无法做到,要么 App 卡死打不开,要么搜索不到机器——所以真不能说艾索洛家有高达,只是很多 Hi-Fi 厂商真就连赛博石器时代都没达到。

也因此,产品的基础体验显然是艾索洛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统一、美观、好用的设计理念显然是一台优秀数播的根基。而在我看来,不管是大力支持 Samba、NFS 以及各类流媒体平台的网络串流,还是可更换 SSD、可抓轨 CD 的本地功能设置,都看得出来艾索洛把 A6 乃至自己的数播平台作为一个可以独立运行的家庭音乐服务中心,在功能性和可维护性上尽可能照顾更多用户需求。即便目前仍有一些 bug,但走在了正确的方向上,至少在我看来,他们在功能维护上的努力几乎超越了目前市场上 99% 的数播厂商。

> 下载 少数派 2.0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一个月测试 7 种音乐服务,我在建立数播系统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坑?】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ww.kub2b.com/quote/8503.html 
     栏目首页      相关文章      动态      同类文章      热门文章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企库往资讯移动站http://ww.kub2b.com/mobile/,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