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在审判德国的巴黎和会上,英法两国代表在1000多人的见证下首次借助完成了紧张的谈判过程,这也是同声传译最早的一次亮相,由此奠定了同声传译的主色调:会议语言排障和实时沟通。
同声传译正在面临来自AI的威胁
如今,同声传译依然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世界上95%的国际会议都有专业同声传译人员坐镇,但人才的极度稀缺早就让同声传译被冠以“日进斗金”的称号。据相关资料显示,同声传译是按时薪的方法来计算工资的,一般最低为千元每小时,资历越深工资自然就越高,所以日进斗金对同声传译行业的工作者来说已经是见怪不怪。
但光鲜的表面下往往隐藏着不为人知的事实,同传人员在台上能够将同传能力运用自如完全是来自于“台下的十年功”。一般而言,即使是双语运用自如的专业人士在实战之前也要进行数年左右的锻炼,对于这种异常消耗脑力的工作来说,他们需要学习的远不止那些厚厚的会议资料,随机应变的能力同样很重要,因为意外总是来得那么突然。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AI“谋杀”同声传译究竟还有多远?】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ww.kub2b.com/quote/11416.html
栏目首页
相关文章
动态
同类文章
热门文章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企库往资讯移动站http://ww.kub2b.com/mobile/,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