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课程背景
拥有百年辉煌历史的河海大学,在工程技术学术界享有崇高声誉。其信息学院开设的“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旨在培育精通现代传感器技术、信号处理手段、系统识别理论及智能化信息处理技能的基础型专家。其中,“自动控制原理基础”是该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检验学员对于传统控制论的认知深度及其实践操作水平。该课程强调学生需打好数学功底,并能巧妙地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现实问题的探讨中。
### 二、教学目的
1. 理解自动控制体系的核心理念、构成框架及其运行机制;
2. 精通时域分析技巧(涵盖稳定性评估)与频率分析法(例如根轨迹分析、奈奎斯特标准)应对各种常规难题;
3. 具备独自实施控制器设计方案的能力;
4. 通过广泛练习提升解题效率与备考质量;
5. 锻炼积极的心理状态,增加克服考试压力的信心。
### 三、教学大纲规划
**第一阶段:基础理论回顾(大约四个星期)**
- 定义自动控制系统及其种类划分;反馈机理及其功能。
- 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微分方程/传输函数/动态架构图;简述状态空间表述形式。
- 讲授时域表现指数的计算规则;探讨静态误差的分析路径。
- 对比不同类型的PID控制模式,总结各自的优势与局限。
- 分析频率响应特性的关键要素,特别是增益裕度与相角裕度的重要性。
**第二阶段:专项深入讲解(大约五个星期)**
- 解读根轨迹绘图准则及应用场景;如何确定合适的参数?
- 详细解析Bode图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流程。
- 介绍Nyquist稳定性判断原则;概述最小相位系统的特色。
- 讨论串行调整措施(比如比例、积分、微分调节器)和平行补偿方案。
- 展示观测器的设计步骤;阐释Kalman滤波算法的基本思路。
**第三阶段:强化实战演练+考前冲刺复习(约两个半星期)**
- 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模拟试卷;批阅历年真实考题集。
- 深入剖析经典案例;针对性攻克常见错误。
- 提供心理调节建议;传授时间调控技巧。
- 发布最新的招生政策更新;派发面试指南资料。
### 四、参考书目建议
《自动控制理论》第五版,作者胡寿松;《现代控制工程》第六版,作者黄维一;《自控习题精选》,编者李光林。
备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会依据每位同学的具体情况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所有细节均以实际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