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手机直连卫星项目进展

图1 ASTS公司BlueWalker 3试验星(左)及其天线(右)

图2 Lynk运营“太空蜂窝塔”卫星提供直接的标准手机连接
图3 Starlink V2.0 Mini DTC卫星所携带天线
(a)华为mate60 pro (b)天翼铂顿S9
图4 国内典型直连卫星手机终端
二
手机直连卫星面临的挑战
1. 硬件改造问题
地面的智能手机与卫星系统之间存在上百公里的距离,信号需传输数万千米,链路损耗较大。传统的卫星电话通常搭载大型高增益天线,以提高其指向性,实现与卫星的远距离通信。但普通智能手机由于体积和功耗的限制,采用的是低增益全向天线,其天线增益和信号发射功率皆明显低于传统卫星终端,难以直接与卫星通信。若要基于现存手机实现到卫星的直接连接,需要改造传统的卫星系统,一般要求卫星的轨道更低、数量更多、天线更大、发射功率更高,以适应从卫星到地面的巨大信号传播损耗,这将对走存量手机直连路线的卫星企业带来巨大挑战。若基于现有卫星并改造手机终端实现手机直连卫星,需要在手机终端内置卫星通信专用模块,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将基带、射频处理、 功率放大器、滤波器以及卫星模块高密度集成并降低功耗、增加散热,是走定制终端直连路线卫星企业所将面临的挑战。
2. 频率资源问题
发展天地一体化手机直连卫星系统,最关键的是需要解决频率资源问题。然而,当前手机直连卫星在全球范围内的工作频率还未达成一致,国际规则和标准的制定仍处于初始阶段。在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WRC-23举行之前,ITU研究了将1695~3400MHz之间的若干频段划分为卫星移动业务新频段的可行性。但由于WRC-19的第248号决议在窄带卫星移动业务的技术和业务特性方面的措辞含糊不清,无论是频谱需求的研究,还是与现有主要业务之间的潜在共享和兼容性的研究,都没有形成定论。简言之,WRC-23议程未涉及卫星移动业务的新频谱分配或手机直连卫星的频谱议题,但决定授权ITU-R调研手机直连卫星技术,并预定了WRC-27的两个议题(1.12与1.13),旨在后续会议上探讨为手机直连卫星服务分配新频谱的可能性。
三
结 语
参考文献
[1] 王达,童建飞,穆飞宇.手机直连卫星通信:发展现状、应用场景和标准演进[J].无线电通信技术,2023,49(05):795-802.
[2] 何元智,肖永伟,张世杰,等.全球泛在连接新模式:手机直连卫星关键技术及挑战[J].电子与信息学报,2024,46(05):1591-1603.
[3] http://www.hljrm.cn/glzs/3941.jhtml
[4] 钱立富.手机直连卫星“内外开花”[N].IT时报,2024-01-12(009).DOI:10.28404/n.cnki.nitsd.2024.000007.Junhyeong Kim, Guido Casati, Nicolas Cassiau. Design of cellular, satellite, and integrated systems for 5G and beyond [J]. ETRI journal.2020,42(5): 669-685
[5] ITU WRC-23 Closing Ceremony[EB/OL], 2023.12.15, online: https://itu.int/en/mediacentre/Pages/PR-2023-12-15-WRC23-closing-ceremony.aspx
中国保密协会
科学技术分会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作者: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柴延磊
责编:赵博白
利用声掩蔽保护手机通话中的音频隐私
通信感知一体化技术(ISAC)简述
电磁指纹技术发展简述
电磁超材料简介
网络攻击流量检测技术简述
手机直连卫星技术综述(上篇)
卫星互联网、安全与Starlink
高动态星地链路通信要素及模型研究
无线通信网络空口攻击类型及影响分析
公共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安全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