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孙策还保持着头脑的清醒和思路的清晰,短暂地把东吴事项进行了安排,确保暂时不会有其他特殊情况发生,托孤老臣张昭,让自己尚且年幼的弟弟孙权继任江东之主,从此之后也便是我们所熟知的三国的故事。
孙策的大局观
平心而论,东吴从孙坚交到孙策手上的时候可以说是百废待兴,相当于从零开始,但是从孙策交到孙权手上之时,却是有了基本的架构和体制,孙权只需要按照既定方针指挥手下这些人各司其职便可。
对于孙策来说他的死是突然的,他也并非是必须将王位传给弟弟孙权。诚然孙权是一个卓越的领导者,9岁之时独自拜访荆州刘表就显现出他卓越的才能和语言技巧。
可我们必须要注意到的一点是,在古代那个极度封建的时期,无论是皇帝传位还是国君的继任大多都是父传子,如果没有子嗣才会考虑是不是要传给自己的胞弟。
对于孙策来说,他当时的儿子孙韶虽然尚为年轻,可也并不是一个懦弱之辈,将江东的王位传给孙权相当于自己一家人从地位上就自然而然降了一个档次。
可即使这样,孙策站的角度仍然是整个东吴兴衰荣辱的大局观,他了解自己的儿子孙韶虽然有一定才能,可自己身边这套东吴的班底已经没有时间,也不能陪着儿子再耗费几十年共同成长了。
眼见蜀国魏国实力与日俱增,自己不是进步就是倒退,这个时候必须要选择自己的弟弟孙权,才能尽量弥补自己死去对东吴政治和军事上的潜在影响,避免内部产生较大的动乱。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孙权称帝后孙坚被追封为皇帝 孙策为什么只是一个王爷(2)】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ww.kub2b.com/news/20771.html
栏目首页
相关文章
动态
同类文章
热门文章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企库往资讯移动站 http://ww.kub2b.com/mobile/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