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的检索
一、课标分析
1.激发学生开放、合作、协商和注重证据的行动意识,使其积极参
与到信息技术支持的交互性、真实性的学习活动中
2.针对具体学习任务,体验数字化学习过程,感受利用数字化工具
和资源的优势。
3.对于网络应用,要让学生深入理解生活、学习中与网络技术相关
的各种事物与现象的本质,理解创新网络服务的价值。
二、学情分析
关于因特网上信息的检索,学生在必修模块中已经学习过相关的内
容,加之日常生活中利用因特网检索信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大部分
学生已经能够巧妙地运用搜索技巧上网获取信息,但是对于信息检索
背后的工作原理并未做深入的探讨,而且掌握水平参差不齐。所以,
本节课依然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帮扶,自主完成
学习任务,在任务检索过程中培养学习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基于必
修模块学生已经对于简单的查找任务进行了相关的体验,故而本节课
设计教学任务时考虑了以下三点:一是要提升搜索难度;二是要引领
学生探讨搜索工作背后的原理;三是通过对搜索引擎发展历程的探究
培养学生不断创新、勇于进取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因特网中信息检索的主要方法。
⑵了解搜索引擎的发展历程。
⑶掌握各类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
⑴让学生围绕“网络信息检索的方式及特点”专题,先自主搜索整
理相关信息,再与小组成员交流成果,从中学习自我导向学习的方法。
⑵在围绕“探究任务”展开信息检索的过程中,学习应对海量信息
的方法,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信息的深度搜索中,深切地感受搜索引擎技术的魅力
和自我导向学习的意义。
(2)通过对搜索引擎发展的了解,培养以技术为现实服务、不断创
新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网络信息检索的工作原理,培养不断追求的创新精神。
四、教学策略
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着一个大的难题,需要在有限的课时范围
内,挖掘和把握好各模块知识间的衔接和梯度,同时充分保护好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意义、
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远比教给他们有限的知识更有效。所以本课
设计中我将课堂任务最大限度地交给学生,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学习经
验和网络环境开展自主学习,然后再相互分享经验。具体教学策略如
下:
1.合作学习法
组织学生通过小组的互助,分工合作、探究讨论,自主完成学习任
务,同时减少学生之间的差距。通过小组间的网络搜索竞赛,激发其
学习兴趣和动力,并引导学生做好问题的分析、信息的比较和方法的
选取,在实践应用中提升学生的技能和竞争意识。
通过让学生交流搜索技巧,培养学生的总结、表达能力。
2.采用尝试教学法
“先试后导,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用尝试改变注入式教学。充
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课堂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进行尝试练习,尝试练习中遇到困难,学生
便会主动地自学课本或主动向别人请教,同时会主动积极思考,直到
解决问题。
3.任务驱动教练法
每一个课堂案例的选取都是与学生学习、成长息息相关的,以此调
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让
学生在探究中收获知识。拓展练习环节则设置多个开放性的题目引导
学生开展创新性的学习,并为下节网络信息的交流积累素材。
4.WebQuest教学法
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增强教学效果。
整个课堂从签到到作业提交一直采用课堂管理平台完成,便于学生
签到、浏览本课内容、学习导引、巩固检测及作业提交,从而为学生
建立成长档案,进行持续性的评价。
教学任务完成后再通过在线问卷调查的方式反馈学生对课堂的评
价,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以便为后续开展教学提供依据。
五、教学流程
(一)教学准备
1.制作演示课件,向学生展示常用的搜索引擎、搜索技巧的总结、
逻辑命令的比较等内容。
姓名:
班级:
第小组
输入机号;
@学生(0教师
登陆
2.建立“学生课堂管理系统”动态网站,便于学生签到、浏览本
课内容、任务探究及作业提交,接受学生提交答卷,由服务器自动判
分并呈现成绩。
3.学生打开在线“课堂管理系统”,电子签到,预习本课内容。
(二)导入新课
由学生对信息技术上最喜欢上网为导入点,交流一般的网络应用形
式,引出网络信息的检索。交待学习目标。
(三)分析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
介绍三种常见的网络信息检索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网上活动
经验,分析每种方法的特点,从而重点推出“利用搜索引擎”检索信
息。
1、基于超文本/超媒体:灵活、方便,但结果带有偶然性和片面性。
2、基于目录服务:资源按主题分类整理。
3、基于搜索引擎:可以方便地查找信息,但信息海量呈现,需要
我们进行选择。
(四)任务大比拼
通过导航栏“在线测试”栏目可点击进入“比一比,看谁查的快”
栏目进行小组间搜索竞赛。系统限时5分钟,小组合作完成6道题目
的检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基础分工合作完成搜索题目,完成搜索任
务后点击“结束探究,开始提交"按钮,可查看正答情况,平台会根
据得分情况给每个同学对应的评语。
搜索题目:
1.“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我国爱
国学者、著名教育家、思想家的教育名言
2.我校高二学生__________的作品“简便开核桃
器”、“农业灌溉小能手”和的作品“防盗器”在首届
“中国青少年十万个创意梦想”大赛中获一等奖。
3.“填”个字的读音是o
4.与右组图片信息相关的目标飞行器是
5.
323565i6535y6i232i615-5J56i2jU5
以上旋律是民歌《》的曲谱。
6.下图美术作品的名字叫《》(可
借助下发的微课学习“以图识图”)
(五)总结交流搜索引擎
教师通过后台数据库汇总并总结学生成绩。让任务完成较好的小组
交流搜索经验,教师加以总结。
1、搜索引擎的含义:是指自动从因特网搜集信息,经过一定的整
理以后,提供给用户进行查询的系统。
2、搜索引擎的类型:
①全文搜索引擎②目录搜索引擎(人工分类、建立索引)
③元搜索引擎
以搜魅网为例重点介绍元搜索引擎一一没有自己的数据库
(六)探究实践
分组完成搜索任务:
一、二组:使用不同的搜索引擎搜索“苹果价格”,根据结果回答
以下问题:
1、不同搜索引擎搜索到的结果是否一致?
2、是否所有链接打开后都是与标题对应的内容?
3、为什么会这样?
三、四组:查找并自主学习搜索引擎的工作过程,将找到的关键内
容记录下来
五、六组:查找并了解搜索引擎的发展历史
整理搜索结果,小组代表交流收获。由一二组的问题引出三四组问
题,用三四组的答案回答一二组的第3问。
搜索引擎的工作过程:
1、抓取网页。蜘蛛(spider)或机器人(robot),网页快照。
2、处理网页。建立索引库和索引
3、提供检索服务。从索引数据库中找到匹配该关键词的网页
搜索引擎的发展历史:
第一代:分类目录时代(人工时代)
第二代:文本检索时代(海量自动获取与排序清单)
第三代:整合分析时代(立体搜索与结果整合)
第四代:用户(以移动互联网为标志的个人需求精准搜索)
第五代:生活生态圈搜索时代(基于物联网的搜索)
引导学生分别举例解说各代搜索引擎的特点。
介绍网络检索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可视化、简单化、多样化、个性化、商业化
列举应用实例加以说明。
如:百度地图、QQ音乐及微信的听歌识曲、支付宝共享单车的定
位技术、淘宝猜你喜欢、增强现实(AR)技术等。
(七)拓展练习
围绕下列专题搜索资料,要求主题集中、形式多样,下节课将搜索
到的专题资料进行因特网上的交流。
一组、四组: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慧教育
二组、五组:高校自主招生政策
三组、六组:新科技前沿技术有哪些?如果有机会你愿意研究哪项
技术?
(八)作业提交
在“学生课堂管理系统”中通过导航栏进入“作业上传”界面
将拓展练习环节搜索到的各种资料整理上交,下节课进行因
特网上的信息交流。
(九)课堂评价及小结
在课堂管理系统中点击“课堂调查”链接,打开评价问卷,完成问
卷并提交。
学生交流学习体会,教师简要回顾本课内容,提出学习要求:不仅
要做具有掌握高效网络检索技术的使用者和驾驭者,还要做未来检索
技术的创造者和引领者。
六、教学反思
《因特网上的信息检索》一课是高中信息技术选修3《网络技术应
用》模块的内容,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能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从如何应对海量信息及自我导向学习等能力培养着眼,从创设教育时
机入手,将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引领全体学生
展开自主学习与探究活动,并通过小组交流与互评、课堂作业的实时
汇总等评价措施,将课堂教学全体达标落到实处。如果能在课堂手段
中加入移动终端的应用,本课的教学灵活性会更好。
本节教学有三个亮点:
第一,课堂任务的设计切准学生知识的“生长点”,倡导了小组交
流合作的原则,有效衔接了必修模块的相应内容,先让学生在网络信
息深度搜索的认知冲突中,感受网络信息搜索技巧的重要性,让学生
自然生成“我要学”的求知欲望;再让学生在小组交流过程中,积极
梳理、主动探究检索策略与技巧,理解其工作原理;最后,让学生在
验证猜想的实践中内化专业知识,并认识到自我导向学习的价值所在。
第二,通过教育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优势互补,突破传统教学
手段无法做到的“给每一个学生最合适的教育”。本课在教学实施过
程中利用了信息技术手段促进信息技术教学。“学生课堂管理系统”
的应用将电子签到、任务布置、学习资料、课堂评价、作业提交、实
时统计汇总等课堂环节有效串连在一起,为课堂任务的完成提供了良
好的保障。
第三,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融合到技术教育课堂之中。通过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