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保靖“村厨经济”解码:土灶“烹”出发展新味道 - 文章中心
观潮|保靖“村厨经济”解码:土灶“烹”出发展新味道
2025-03-02

经过一个冬天的蛰伏,酉水河两岸已泛起点点新绿。2024年至今,保靖县举办的“村厨大赛”升级为“中国村厨村艺大晒”,一场由“村厨”引领的产业变革悄然萌发。


特色美食越来越火


2月11日下午,保靖县迁陵镇村厨小院,苗族阿妹打起迎宾鼓,客人信步走进小院,一位阿妹一边介绍苗族迎宾的习俗,一边将客人引入包间,随后递上热毛巾和碧绿清香的保靖黄金茶,自然又贴心。


看着这日渐流畅的接待流程,保靖县产业协会会长、村厨小院负责人余建军笑意盈盈地说:“村厨小院是以‘村厨’为主题的餐厅,是村厨菜品的展示窗口,集纳了很多村厨菜品。”


图片

村厨小村烟火气十足。田华 摄


村厨小院位于保靖县迁陵东路,距离高速公路保靖东服务区仅1.5公里,小院由一栋土家族长廊、一栋两层苗族转角楼、一栋宴会厅以及前后两个宽敞院坝构成。


2024年以来,保靖县陆续推出“村厨大赛”“中国村厨村艺大晒”系列活动,围绕特色厨艺、乡土才艺、农特产品和民族文化开展了州晒、省晒、国晒系列活动,还应邀走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向全世界推广相关经验。


“村厨”系列活动堪称湘西历史上最贴近网络前沿的现象,它以独特的乡土美食文化和接地气的乡村生活吸粉无数,其中包括不少在外工作的湘西人,比如田丽一家。


田丽是在长沙工作的保靖人,从2024年春节就开始关注村厨活动,对村厨中的各种湘西特色美食垂涎欲滴,趁着今年春节回家,她带着家人来村厨小院一探究竟。


“食材地道新鲜,滋味浓郁不油腻,味道清爽不平淡。”田丽给出高分点评。桃花虫和保靖黄金茶搭配,入口焦香回味甘甜,腊排骨香而不咸,软而不柴,都是满分好菜。


好味道源自好食材。在村厨系列比拼中,各支队伍默契地选择了新鲜与天然的本地食材,坚守“地道”味道,这不仅是味道的保证,也是村厨活动提升农产品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的生动体现。


村厨小院也延续了这一理念,清水坪镇的茶园鸡、复兴镇的鸡枞菌、本地熏制的腊肉……这些来自田间地头的食材,经过厨师的巧手烹饪,成为一道道令人垂涎的佳肴。


“村厨小院不仅是展示村厨菜品的窗口,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平台。”余建军介绍,小院与周边多个村镇的农产品供应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通过集中采购和推广,帮助当地农户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题。他们还考虑将村厨小院开到长沙,将村厨的影响力扩大,将村厨的蛋糕做大。


外地客人越来越多


送走中午最后一桌客人,碗米坡镇柳树坪村酉水湾餐馆又静了下来,餐馆负责人李艳说起了餐馆和村厨的故事。


酉水湾餐馆地理位置很好,面朝酉水河,视野开阔,距离迁清公路仅200多米,位于保靖县城去往比耳镇和龙山县里耶古城、八面山等地的必经之地,因食材新鲜、价格实在拥有不少回头客。


“讲普通话的和外地口音的客人明显多了很多,还接了很多大单。”李艳快人快语总结:村厨活动增加了餐馆的曝光度,提升了知名度,最多的一天烤了4头羊,收入一万多元,店里生意明显越来越好。


为何参加村厨?她说,餐馆已经开业9年,凭借稳定的菜品质量和服务积累了不少忠实的回头客。但随着时间推移,也有客人反馈菜品有些单一,缺少变化和新意。他们希望通过参加村厨,与更多同行和专业厨师交流,学习他们的创新思路和烹饪技巧,为餐馆带来新的变化,同时展示餐馆的特色和优势,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和形象。


图片

大锅里翻腾的不仅是食材,更是一份热气腾腾的生活态度。田华 摄


说到做菜,餐馆大厨李健走出厨房,接过了话题。“村厨活动就像是一场家门口的‘烹饪奥运会’。”他说,“国晒”中,天南地北的食材齐聚,还有各不相同的烹饪方法,让他收获颇丰,现在他也在研发新的菜品,将适时推出。


经过一年的试练,李健的厨艺得到了更多认可。2025年1月,李健被邀请去为广东省保靖商会年会做菜。在最近举办的“中国村厨村艺大晒·我要上村厨村晚系列活动”中,李健还参与烹制了土家传统牛头宴……


如今,酉水湾餐馆保留了烤全羊、鸿运当头、沙湾豆腐丸子、酉水鸭等“村厨”菜品,吸引了不少长沙、常德等地游客来用餐。李艳说,用“本地食材”吸引“外地客人”,酉水湾餐馆的成功,不仅是自身努力的结果,更是“村厨”品牌效应辐射的体现。


产业带动越来越强


“村厨”系列活动不仅推动了保靖餐饮行业的发展,更带动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


“在村厨晒场,我们一天最多卖了4000多斤葛粉。”迁陵镇踏梯村党总支书记张发标说起村里农产品在村厨集市上的销售情况,自豪与自信之情溢于言表。


图片

村厨集市上,各种特色产品琳琅满目。胡承鼎 摄


踏梯村属凤滩库区移民村,是有名的农业产业大村,种植有耙耙柑300亩、红美人300亩、脐橙100亩、蔬菜400亩。村厨期间,他们以本村食材为原料,制作了多种菜肴,受到食客欢迎。他们还将村里产的耙耙柑、红美人、葛粉等带到村厨大晒现场出售,不仅产品销售一空,还打出了踏梯水果蔬菜的品牌知名度。


“做农业最怕卖不出去。”农产品销售是张发标最关心的事情,这不仅关系到农民的收入,还直接影响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去年的红美人、耙耙柑全部在地里就卖出去了,省了不少事。”张发标说,村厨平台,不仅让农产品“走出去”,让农民的收入“涨起来”,还形成了品牌效应,极大提升了他们做好农业生产的信心。今年,村里接手了洗溪湖生态养殖合作社的葛粉厂,计划在2025年将野生葛粉打造成踏梯村的拳头产品。


“县里办大活动,我们做大生产,要做好村厨的物资保障,大家有看有吃有买。”初春的踏梯梅花盛放,葛粉厂的轰鸣声在山谷中传开,张发标站在厂门口,望着忙碌的工人,眼中满是希望。


与此同时,迁陵镇喜鹊溪社区的仙泉酱油厂里,两千多口酱缸在静静发酵。酱油厂负责人宋陆军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建厂事宜。


村厨活动中,仙泉酱油厂不仅代表喜鹊溪社区参加比赛,还在村厨集市摆摊销售仙泉酱油和酱油饭,不仅受到远近食客欢迎,还得到了不少媒体关注,不少人此后慕名去酱油厂参观。


第一次在家门口向全国人民展示酱油的传统酿造技艺,让宋陆军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也坚定了她加快厂房建设的决心和步伐。她要努力让保靖酱油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让更多人了解传统酱油酿造工艺的魅力。


烟火气息越来越浓


2月11日晚,村厨小村,苗鼓大赛颁奖仪式正在进行,欢快的鼓点与人们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村厨小村东边的茶馆里,几名客人低声交谈。


杨莉是茶馆的主人,也是第一批入住村厨小村的商家。她说:“茶馆白天品茶、夜晚饮酒,不仅文艺青年喜欢,文艺中年也很爱,春节期间天天满客。”


村厨小村共有34栋特色民居,包括蒙古包、藏式碉楼、福建土楼、陕北窑洞、北京四合院等,建筑风格各异。现在,村厨小村里除了茶馆、酒馆,还有湘西特色酸汤面、烤串等美食供应。在晒场旁的村集上,酸萝卜、油粑粑等湘西特色小吃也吸引着游客的目光。


春节期间,村厨小村开展了不少年俗活动,吸引游客和市民来游玩打卡,热闹的氛围一直持续。


图片

村厨小村成为大家休息、交流的新去处。田华 摄


“这种充满烟火气的热闹氛围,是吸引人来的核心魅力所在。”夜幕下,彩灯勾勒出小村的轮廓,灯谜挂满了长廊,人们走走停停,杨莉为一桌围炉煮茶的游客端上炭盆、茶水、茶点,片刻之间,茶香四溢。


冬去春来,村厨的参与者们正以坚定的信念,将村厨的热度从虚拟的网络空间延伸至现实的乡村大地,将临时活动演变为日常参与,吸引更多人走进湘西的乡村,让湘西的乡村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图片

来源|团结报

责任编辑|杨世芳

  I   II   III   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