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财经报道 记者 陈超】3 月 1 日,北京举办的 “新时代 新风口 新机遇” 电力行业转型峰会暨新型电力产业联盟启动会,吸引了整个电力行业的目光。会上,200 多位来自电力行业领军企业、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及媒体的代表齐聚一堂,围绕 “双碳” 目标下行业转型路径、技术创新与生态合作展开深度探讨,新型电力产业联盟的启动更是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电力企业数字化转型:突破传统桎梏,拥抱数字未来
电莫愁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忠河在峰会上分享了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独到见解。会后,张忠河向记者进一步介绍了电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点。
张忠河强调,在迈向 “双碳” 目标的进程中,数字化转型已成为电力企业的必由之路。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传统电力企业面临着效率低下、管理粗放等诸多难题,数字化转型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不同电力企业尽管业务和组织结构存在差异,但数字化转型都应是一场全面、系统的变革,绝非局部的优化。企业可借鉴业界标杆的成功经验,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转型规划和实施计划,并选用适配的数字化套件,实现高起点转型。
谈及转型成功的要素,张忠河向记者介绍,合适的信息化平台软件是基石。它不仅要与电力企业的业务高度匹配,符合各层级人员的使用习惯,还要具备高度的灵活性,能够随着业务的发展变化快速调整。同时,周到的咨询落地服务不可或缺。许多电力企业购买软件后却无法有效应用,因此软件供应商需提供软件使用所需的流程和规章制度,确保软件能够真正落地应用。此外,使用中的技术支持服务也十分关键,信息化厂商应提供专业的使用服务,帮助企业更好地运用数字化转型平台。
在介绍电莫愁信息的优势时,张忠河表示,多年来,电莫愁信息专注于电力行业,对行业趋势、运作模式和人员操作习惯有着深刻理解。公司实施过众多大型政企客户的信息化项目,积累了丰富的技术骨干、业务专家,以及大量的信息化和数字资产。凭借完整的方法论、参考架构及产品服务体系,电莫愁信息采用 “产品 + 咨询 + 服务” 的立体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数字化转型服务。
从行业整体来看,张忠河认为,部分电力企业已在数字化转型中收获显著成果。在生产运维方面,数据驱动和设备改进减少了现场巡检需求,故障率降低,运维方式逐渐从事后抢修向事前保养转变。电力运维机器人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还优化了人员配置。物资采购上,集中采购和自动化流程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客户运营中,系统自动处理问题,显著提升了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决策层面,触发式问题处理机制让决策人员有更多时间思考公司发展战略。这些变化不仅提升了企业运营效率,还增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充电桩产业:新基建机遇下的蓬勃发展与挑战并存
安伯恩新能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凤虎在峰会晚宴上介绍了公司在充电桩领域的战略布局。会后,王凤虎总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进一步揭示了充电桩产业的发展态势。
王凤虎表示,充电桩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型电力产业中占据着关键地位。它是顺应数字化、智能化趋势的基础设施,融入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监控与智能管理,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方面,充电桩催生了充电运营、电池检测维护等新业态,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技术创新,提升了行业生产效率。作为新型电力产业的一部分,充电桩改变了传统电力消费模式,实现了电能双向流动,优化了电力资源配置。
在谈及安伯恩新能源的战略布局时,王凤虎介绍,公司优先进入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高、充电基础设施不足的省会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深耕充电桩渗透率较高的地区,凭借差异化产品和服务实现市场突破。同时,结合 “东数西算” 等国家战略,前瞻性布局数据中心备用电源市场。为保障充电桩能适配未来新型电池,公司与多家知名电池企业深度合作,研发团队提前研究新型电池充电需求,确保充电桩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和扩展性,且具备智能识别和自适应调整功能。
在技术研发方面,王凤虎向记者透露,安伯恩新能源始终保持高强度投入,每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保持在 15% 以上。公司未来的重点研发方向包括无线充电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提升充电效率以及优化能源管理系统,以提高能源利用率和降低能耗。
不过,当前充电桩行业虽发展迅速,但也面临诸多挑战。王凤虎坦言,充电桩分布不均、恶性竞争、电网压力大等问题制约着行业发展。为应对这些挑战,行业需推动跨企业数据互通和资源共享,加强政策层面的基础设施统筹规划,打通 “车 - 桩 - 网” 协同,实现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智能运维与能源管理:创新驱动行业升级
电莫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常务副总刘晨阳在峰会及后续采访中,向记者详细介绍了配电室智能运维技术,以及充电场站运营中的智能管理系统,展现了电力行业在智能运维和能源管理方面的创新成果。
刘晨阳介绍,与传统运维模式相比,配电室智能运维具有显著优势。借助先进的传感器、自动化控制与数据分析技术,智能运维系统能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提前预判故障隐患,实现从被动维修到主动维护的转变。智能运维打破了时空限制,可远程集中监控,减少现场巡检频次,降低人力成本。精准的预警功能有效避免了停电事故,提升了电力供应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在极端天气下,智能运维系统通过环境监测传感器,自动启动通风、除湿、降温等设备,利用智能巡检机器人代替人工巡检,切换备用电源,保障配电室安全稳定运行。
在介绍充电场站运营中的智能管理系统时,刘晨阳表示,该系统致力于解决充电排队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通过大数据分析,系统能精准预测充电需求,合理规划充电桩布局,动态调整充电功率分配。用户可通过手机应用提前查询充电桩使用情况并预约充电,减少等待时间。运营方还可通过优化运营策略提高场站盈利能力,如开展电池租赁、车辆销售等增值服务,利用峰谷电价政策降低用电成本,优化场站选址布局,推出会员制度和积分优惠等营销手段。
刘晨阳强调,配电室智能运维与充电场站运营的融合,为城市能源管理带来积极影响。二者融合实现了能源的高效调配与协同管理,配电室保障充电场站稳定供电,充电场站的用电数据反馈给配电室,助力优化电力分配策略。城市能源管理部门整合数据后,能更精准地掌握能源消耗情况,进行全局能源规划,在用电高峰合理调控充电功率,避免电网过载,提升能源管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