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鹅湖》
对很多人来说,柴可夫斯基140年前作曲的《天鹅湖》已经成为芭蕾艺术的代名词。然而这部舞剧却并非一炮走红。在俄罗斯古典芭蕾舞剧中,《天鹅湖》是少数的不在圣彼得堡首演的剧目:1877年该剧由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首演,当时该团的掌门人是捷克人瓦茨拉夫·莱辛格(Václav Reisinger)。如果以一部普通剧目的水准来衡量,列津格尔编舞的这一首演版还算差强人意:当时莫斯科大剧院上演了27场,但之后就下档了。
▼天鹅湖首演场面
到了1894年,为了纪念柴可夫斯基,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上演了舞剧的第二幕,这次担任编舞的是列夫·伊万诺夫(Lev Ivanov)。
▼列夫·伊万诺夫1894年为马林斯基剧院编舞的《天鹅湖》剧照
由他编导第二幕、彼季帕编排其他各幕的全本取得了巨大成功,《天鹅湖》在马林斯基剧院舞台上站稳了脚跟。这也是两位编舞天才合作创作的唯一一部作品。
之后《天鹅湖》经历了无数次嬗变,每个历史时期的编舞家都试图旧瓶装新酒作出新的表达。在上世纪30年代列宁格勒上演的版本中,阿格里皮娜·瓦加诺娃(Agrippina Vaganova)通过该剧来谴责资产阶级道德,尤里·格里戈罗维奇(Yury Grigorovich)60年代的版本中着力表现一个人灵魂中的光明与黑暗间的斗争,而70年代约翰·诺梅尔则力图表现美好的幻想只会带来致命的绝望。
▼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团长瓦茨拉夫·莱尔辛格
二. 《舞姬》
《舞姬》(La Bayadere)是彼季帕1877年创作的经典芭蕾舞剧,讲述的是一场在印度发生的武士、公主与舞女的三角恋情,而那位勇士虽然能与老虎搏斗,但在爱情面前却是一名弱者。这部舞剧剧情跌宕、表演难度巨大,能检验一个芭蕾舞团的艺术实力,即便对于从未去过印度的人,这部舞剧的吸引力也是不言而喻的。
彼季帕在俄罗斯供职将近60年,讲究的是排场而不是开销。他的同时代人甚至开玩笑说,哪怕由他编导一部小型芭蕾舞剧都可能让一个小国破产。“阴影”一场就需要32名高水准的舞者,还需要三名女独舞和两名男独舞。第二幕中的奢华婚礼场面则需要12对手拿扇子的男女舞者、12位带着鹦鹉的演员、11个印度人,4个寺庙舞女,场面非常壮观。他在1877年推出首个版本后,又花了30年时间来不断打磨以求完美。
不像《天鹅湖》有着众多编舞版本,《舞姬》的编舞版本却屈指可数。30年前除了马林斯基剧院外《舞姬》很少演出,莫斯科大剧院只演出过“幽灵”一场。1993年,昔日的马林斯基台柱鲁道夫·努里耶夫(Rudolf Nureyev,1939-1993)在去世前不久为巴黎国家歌剧院(Opera National de Paris)排演了一版全本《舞姬》,成为该剧为数不多的版本之一。
▼《舞姬》剧照
三. 《睡美人》
芭蕾舞剧《睡美人》是根据法国作家贝洛的《林中睡美人》改编的三幕芭蕾舞剧,在王宫的宫殿里,国王与王后正在为出生不久的女儿奥罗拉举行洗礼命名大典,宾客们纷纷向他们表示祝福。紫丁香仙女和其他善良仙女也来表示祝贺。邪恶仙女卡拉包斯在硕鼠的簇拥下到来。由于没有受到邀请,卡拉包斯诅咒公主长大后会因刺破手指而死。十多年后,国王为奥罗拉公主举行16岁生日庆典,邪恶仙女扮成一位老妇人递给她一个纺锤,公主接过了纺锤时被刺破了手指。这时紫丁香仙女预言公主不会死去,她在沉睡100年后,会得到一位英俊王子的亲吻而复苏。邪恶仙女的阴谋破产了,爱情终究战胜了邪恶。这部包括序幕和尾声的三幕芭蕾舞剧中集中体现了古典芭蕾三百年中的精华,被誉为“古典芭蕾的百科全书”。
▼《睡美人》剧照,德西列王子亲吻沉睡百年的奥罗拉
到1890年《睡美人》在彼得堡首演时,俄罗斯芭蕾的教父级人物马里乌斯·彼季帕在马林斯基剧院主持编舞已有30年之久。在《睡美人》中,这位72岁的老将却新意迭出。这次与他合作的柴可夫斯基正处于事业顶峰,然而由于《天鹅湖》当时长久没有上演,老柴本已打消了再次谱写芭蕾音乐的念头。而马林斯基剧院时任院长伊凡·弗洛索夫斯基(Ivan Vsevolozhsky)执意创作一部场面场豪华的舞剧。他撮合彼季帕和老柴走到了一起。彼季帕为舞剧制定了一个长达四个小时演出计划,详细规定了音乐的特性、速度、甚至每段音乐要包含多少小节。尽管限制条件很多,老柴依然找到了灵感。在这部舞剧中,两人的创作想象力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为俄罗斯芭蕾作出重要贡献的法国编舞家马里乌斯·彼季帕
四. 《胡桃夹子》
圣诞节到来之际也是舞剧《胡桃夹子》门票热销之时。身着白色舞裙的女演员们在雪花圆舞曲的童声合唱中翩翩起舞,她们诠释的冬日里梦幻总是让人着迷。
▼漫画中的彼季帕
舞剧讲述的是少女克拉拉在圣诞夜收到一只作为礼物的胡桃夹子,它变成了王子帮助她打败了鼠王并带着她畅游糖果王国。这个故事最早出自德国浪漫主义作家霍夫曼的手笔,而法国人亚历山大·杜马(Alexandre Dumas)又作了进一步改写,而把这一题材编成芭蕾的想法则源于彼季帕,在《睡美人》取得成功之后,他想再次与柴可夫斯基合作。他不仅写下了芭蕾脚本,而且对如何作曲给出了详尽的指示,然而不知何故,他最后退出了创作,而是将编舞的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助手伊万诺夫。伊万诺夫的版本于1892年首演,其中的雪花圆舞曲直到今年仍被认为是无与伦比的精品。
▼乔治·巴兰钦(George Balanchine)
20世纪中叶,编舞家乔治·巴兰钦(George Balanchine,原名乔治·巴兰奇瓦泽Giorgi Balanchivadze)为他执掌的纽约城市芭蕾舞团编排了自己的版本。他在青年时代就在列宁格勒上演的伊万诺夫版中表演过小丑一角。正是在他的推动下,《胡桃夹子》成了圣诞期间舞台上一档不可或缺的节目。
▼《胡桃夹子》1892年首演剧照
▼《胡桃夹子》剧照
五.《斯巴达克斯》
《斯巴达克斯》是俄罗斯芭蕾舞团出国巡演时最受期待的剧目之一,是出生于亚美尼亚的作曲家哈恰图良上世纪50年代在参观罗马角斗场遗址后受到启发而创作的。《斯巴达克斯》在问世之初由伊戈尔·莫伊赛耶夫(Igor Moiseyev)和列奥尼德·雅各布森(Leonid Yakobson)共同编舞,该版几乎同时在莫斯科的莫斯科大剧院和列宁格勒基洛夫(现在的马林斯基)剧院上演。两位编舞者中前者特别擅长设计群舞场面和多位角色的舞蹈,而后者是20世纪最为激进的改革者,他们以冬宫美术馆收藏的的壁画为蓝本,在芭蕾中设计出一套罗马人的舞蹈语汇。
▼《斯巴达克斯》剧照
今天该剧最常见的版本出自尤里·格里戈洛维奇(Yury Grigorovich)。1968年他在41岁时创作的这个版本刻画了角斗士传奇般的荣耀。他与舞美设计师西蒙·维萨拉泽(Simon Virsala-dze)合作,既有起义奴隶的恢弘方阵,又有表达忏悔之意的独舞。他们二位刻画的斯巴达克斯是一个充满痛苦又怀着疑心的人。格里戈洛维奇的精湛编舞在现代芭蕾舞剧中堪称独树一帜。
▼《斯巴达克斯》在马林斯基(基洛夫)剧院首演剧照
12月22-24日,《胡桃夹子》将由上海芭蕾舞团上演于上海大剧院,由著名英国编导德里克·迪恩编舞、吴虎生、戚冰雪、吴彬、李晨晨等领衔主演,张国勇指挥。喜爱芭蕾的您可以尽情感受这部“贺岁芭蕾”经久不衰的魅力。
▼ 上海芭蕾舞团《胡桃夹子》片段
END
设计: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