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汽车行业为特朗普第二个任期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做准备,其在全球范围内对电动汽车(EVs)、关税、税收以及贸易关系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总统提出的各项政策,包括减税、放松管制、征收关税以及改变电动汽车激励措施等,都将对全球汽车市场产生连锁反应,尤其会影响北美和欧洲地区。
这些政策如何实施将塑造纯电动汽车(BEV)的销售前景以及全球贸易动态。
减税与车辆购买力:一把双刃剑
特朗普第二个任期的一项核心政策是减税,包括将 2018 年《减税与就业法案》中的减税措施永久化,取消对小费收入、加班工资以及社会保障福利的征税,并取消州 / 地方税收扣除的上限。对于企业而言,他承诺将企业税率从目前的 21% 降至 15%。
虽然这在短期内可能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可支配收入并促进消费者支出,但长期影响却不太确定。需求增加,再加上潜在的通胀压力,可能导致借贷成本上升,进而削弱车辆的购买力。
在北美地区,86% 的美国消费者依靠融资(租赁或贷款)来购买新车,汽车市场面临着一种微妙的平衡局面。如果美联储采取行动抗击通胀导致利率上升,汽车贷款成本就会增加,使得每月还款额变高。这种情况可能会让消费者在购买新车(包括电动汽车,其前期成本通常比传统内燃机汽车更高)时三思而后行。
关税的作用:干扰与贸易壁垒
贸易壁垒,尤其是关税,是特朗普第二个任期内另一个潜在的关键方面。在其第一个任期内,特朗普就将关税作为贸易谈判的一种工具,而这些措施有可能再次升级,特别是为了抵消减税带来的成本。
对从日本、韩国和欧洲等地区进口的汽车拟征收 10% 的关税,这将直接影响美国 16% 的汽车销量。然而,更令人担忧的是,有可能对从加拿大和墨西哥(这两个国家是《美国 — 墨西哥 — 加拿大协定》下的重要贸易伙伴)进口的商品征收 25% 的关税。
在美国销售的汽车中,大约每四辆就有一辆直接来自加拿大或墨西哥,这些汽车都将面临关税问题。此外,此类关税将会扰乱高度一体化的北美汽车供应链,而该供应链依赖于零部件在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之间的自由流通。
由于美国每年从这些国家进口价值超过 920 亿美元的汽车产品,提高关税将会导致生产延误、制造成本上升,最终还会使消费者面临价格上涨的问题。
这些干扰还会波及更广泛的全球市场。例如,关税可能会使全球贸易环境变得复杂,影响欧洲和亚洲的汽车定价及产量,尤其是在汽车制造商日益注重管控生产成本和消费者购买力的情况下。
放松管制及其对纯电动汽车销售的影响
特朗普第二个任期内一个可能更为重大的转变是环保法规的回退,包括燃油经济性标准以及对纯电动汽车(BEV)的激励措施。在上一届政府执政期间,严格的燃油经济性标准以及推动电动汽车的普及是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核心内容。然而,鉴于有望放宽相关法规,汽车制造商在实现旗下车型电动化方面可能面临更小的压力。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已经在考虑放宽 2027 年及以后车型年的燃油经济性标准,而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很可能会修订长期的二氧化碳(CO2)排放标准。
这种放松管制的做法可能会破坏美国市场此前迈向电动汽车的发展轨迹。标普对 2030 年美国纯电动汽车销量的预测已从每年超过 650 万辆下调至仅 500 万辆。这意味着纯电动汽车届时将仅占美国市场约 30% 的份额,远低于此前预期的 40%。
在监管压力减小的情况下,汽车制造商可能会放缓向电动汽车转型的步伐,有可能使行业内已经形成的发展势头停滞下来。
除了监管方面的变化外,消费者购买纯电动汽车激励措施的减少可能会严重阻碍纯电动汽车的销售。尤其值得关注的一个方面是《降低通货膨胀法案》中的 “租赁漏洞”,该漏洞使得消费者即便不符合购置税抵免资格,也能以更可承受的价格租赁电动汽车。
如果这一漏洞成为被消除的目标,或者整体激励措施被削减,那么这可能会使纯电动汽车更难以被消费者接受,尤其是因为制造商可能不再有同样的动力去压低价格或扩大生产规模了。
电动汽车的更广泛全球影响
除了在北美地区产生的影响之外,纯电动汽车(BEV)的全球前景还将受到若干地缘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影响。在欧洲,汽车市场高度依赖出口增长,其前景较为平淡,预计 2025 年同比仅增长 1%。
这种增长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包括针对中国汽车征收的关税等贸易问题,以及纯电动汽车补贴成本的不断攀升。几个欧洲国家已经暂停了纯电动汽车激励措施以削减政府开支,这可能会减缓向电动化转型的步伐。
由于欧洲五大市场(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汽车销量约占该地区汽车总量的 65%,消费者激励措施的任何削减都可能对电动汽车的普及产生深远影响。
与此同时,中国的汽车市场正日益朝着本土电动汽车制造商倾斜。西方原始设备制造商(OEMs)在努力维持竞争力,因为中国本土制造商专注于打造具有成本效益的新能源汽车(NEVs)。
到 2024 年底,在中国整个汽车市场中,西方汽车制造商的销量占比将不足 38%,相较于新冠疫情前超过 60% 的占比出现了大幅下降。2024 年末消费者激励措施到期可能会影响中国的市场需求,但预计该市场在 2025 年将会反弹,预计有 4% 的温和增长。
前路展望:全球不确定性
全球汽车行业正面临着一个充满重大不确定性的时期,需要应对特朗普第二个任期带来的种种影响。在北美地区,减税、利率上升以及关税引发的贸易干扰将营造出一种车辆购买力可能会受到影响的环境,即便经济有温和增长的迹象。
与此同时,电动汽车激励措施和环保法规可能的回退可能会减缓电动汽车的普及速度,破坏向更可持续的汽车未来转型的努力。
在大西洋彼岸,欧洲的汽车行业面临增长缓慢以及潜在的关税问题,而中国市场正日益被本土制造商所主导。因此,全球纯电动汽车销量预测已被下调,汽车制造商在传统汽车和电动汽车领域可能都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在这样的环境下,未来几年对于汽车制造商适应不断变化的贸易政策、监管变化以及消费者行为至关重要。汽车行业向电动汽车的全球转型远非十拿九稳之事,任何延迟或干扰都将在全球市场产生连锁反应。
应对这些变化需要具备灵活性和远见卓识,因为该行业在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格局中仍需继续应对各种挑战与机遇。